镜头,定格那难忘的岁月

早上海志愿者
在历史长河中,有一位光影记录者值得被人们惦念——松江区离休干部吴四一。吴四一是中国摄影家协会会员,上海市摄影家协会会员。吴老是我们松江区离退休干部摄影组原组长,一卷卷胶卷,一部部相机,一张张照片,他用镜头记录了从江苏省松江县到上海市松江区的整个历史过程,定格那些难忘的岁月。上海摄影家协会先后于1989年和1999年两度为其主办个人摄影作品展,并颁予其“金牛杯——耕耘奖”“绿叶摄影创作终身奖”。2009年7月,作为松江摄影家协会顾问的吴四一荣获中国文学艺术界联合会颁发的“从事新中国文艺工作六十年”荣誉证书和奖章。
1947年,吴四一参加了进步学生运动,18岁第一次拿起照相机拍摄。1949年,上海松江地区刚解放不久,吴四一就被安排到这里工作,在中共松江地委文工团参与宣传社教工作。作为全区第一位相机拥有者,正式开始从事摄影事业。60多年来,他用手中相机拍摄下了4万多张照片,详细记录了松江、上海,乃至整个中国从解放到改革开放几十年来的发展与变迁。从解放初期到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大型活动到市民生活……他用光和影还原了历史。2003年,他将毕生作品无偿捐赠给松江区档案馆、图书馆。让我们一起分享吴老四十多年前的珍贵照片:
图片
1949年9月,松江人民在马路桥交警亭的东西两侧,搭建了两座灯彩牌楼,以此表达对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盛典的深情祝贺。拍摄地点:松江县马路桥
图片
1950年春,松江城东新华乡列入松江县首批土地改革试点单位,贫农蔡月珍代表蔡家村农会收回被地主强占的田契与盘剥借据。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图片
1950年,翻身农民分得土地时丈量田亩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图片
1956年冬,应征入伍青年出发前与母亲、未婚妻依依惜别 拍摄地点:松江县亭林镇
图片
1956年春,50年代,陈永康农业社不时有外国农业专家前来考察交流。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联民合作社
图片
1958年冬,在农村尚无电力时期,一些生产队利用畜力带动水车滚动轮盘进行稻谷脱粒。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
图片
1958年秋,农业生产队水稻收割后,普遍组织小学生到田间拾取稻穗,力求“颗粒归仓”。拍摄地点:松江城东公社
图片
1959年春,外宾来到城东幼儿园参观。拍摄地点:松江城东公社新生生产队
图片
1959年秋,五六十年代享誉市郊的新五公社业余文工团排练沪剧《罗汉钱》场景,拍摄地点:松江新五公社
图片
1962年,大田插秧场景。拍摄地点:佘山公社河泾大队
图片
1963年,上海交通大学工作队师生与古松公社干群劳动之余合影 拍摄地点:松江县古松公社
图片
1963年,“向雷锋同志学习!”城东公社兴隆队妇女干部向青年讲述雷锋事迹。拍摄地点:松江城东公社
图片
1964年春,广慈医院专家深入田间与社员交谈。拍摄地点:松江城北公社
图片
1964年秋,松江有志知识青年踊跃参加新疆建设兵团,图为上海火车站待车场景。拍摄地点:上海火车站
图片
1964年,积极改造低洼田,社员们挑泥填高耕地。拍摄地点:松江县古松公社
图片
1966年冬,新五公社开展大规模整治低泖田河道工程。拍摄地点:松江县新五公社
图片
1976年,庆贺黄浦江上第一桥——松浦大桥建成通车场景。拍摄地点:松江县车墩公社
图片
1978年秋,松江至米市渡公路侧,利丰大队社员收稻劳动后,午餐前顺带稻束回家。拍摄地点:松江县城东公社利丰大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