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成功收复台湾路线图

明朝末年,趁大明王朝国力衰退,以及主政官员的不重视,荷兰殖民者窃取了我们的宝岛台湾,并在那里修筑城池,设立据点,企图永久占据这片土地。
在1659年反攻南京失利后,为了寻找新的根据地以重振旗鼓,继续与清军抗衡,抗清名将郑成功将目光投向了被荷兰侵占的台湾。
至于台湾的优势有什么?关于台湾的优势究竟有哪些,郑成功的父亲郑芝龙的旧部、曾担任过荷兰通事的何斌,在建议郑成功收复台湾时曾详细阐述过:
台湾沃野数千里,实霸王之区。若得此地,可以雄其国;使人耕种,可以足其食。上至基隆、淡水,硝磺有焉。且横绝大海,肆通外国,置船兴贩,桅舵铜铁不忧乏用。移诸镇兵士眷口其间,十年生聚,十年教养,而国可富,兵可强,进攻退守……——清‧江日升《台湾外记‧卷十一》
图片
1661年4月21日,郑成功率领约1.17万人的兵力,从金门启航,发起了他的收复台湾之战。荷兰守军则以约1500人迎战。由于兵力悬殊,荷兰方面采取了依托台湾城和赤嵌城的城墙进行死守的策略,并火速向母国救援。
4月22日,郑成功率部抵达澎湖,计划以北线尾为目标展开进攻。然而,4月25日大军在航行至柑橘屿时突遇大风暴,导致进攻受阻,全军只得退回澎湖。经过短暂的休整,4月28日,郑军再次出击,成功攻占鹿耳门港,进而顺利登陆北线尾。
1661年5月1日,郑成功成功包围了赤嵌城,并成功地击退了来自台湾城的增援部队,这使得赤嵌城在5月2日不得不宣布投降。面对郑军的猛烈攻势,台湾城的荷兰守军曾尝试增援赤嵌城并反攻北线尾,结果均被击溃。
5月26日,台湾城之外,郑军以二十八门火炮同时开火的方式正式展开攻城战,然而火炮并未能摧毁坚固的台湾城墙。就在郑家步兵发起冲锋之际,荷兰炮兵骤然发动反击,导致此次攻势以失败告终。郑军被迫开始采用围困战术,与荷兰守军开始长达数月的对峙。
1661年8月12日荷兰援军抵达台湾海域,并在9月16日配合台湾城荷兰守军发起反击,但均被击退,死伤惨重,再也无力反击。
1662年1月25日,郑成功赢得决胜关键点,他成功夺取台湾城外制高点乌特利支圆堡,让郑军火炮可直射台湾城,荷兰守军瞬间丧失城墙优势,可谓是“走投无路”,最终在1662年2月1日投降。
至此郑成功收复台湾成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