潮评丨小学生痴迷烟卡游戏,带毒的游戏儿童不宜

潮新闻客户端 评论员 高路
图片
微博截图
近日,小学生们痴迷玩“烟卡”游戏,引发关注。“烟卡”一般由废弃烟盒制作而成,课间学生们聚在一起,趴在地上玩“烟卡”,并根据香烟档次将卡分等级,谁拥有的卡多且贵,就有“炫耀”资本。有媒体梳理发现,近日天水、长沙、广州等地学校或教育部门发布倡议禁止学生玩“烟卡”。
烟卡这种东西说起来也不陌生,很多70后、80后小时候都玩过收集卷烟外包装的游戏,只不过那时候的卷烟包装多为软壳,可以拆开摊平了,而现在的烟卡是从烟盒上剪下来的。当年的烟纸随着硬盒烟越来越多,渐渐消失了,没想到又以烟卡的形式再次出现。
两个东西看似不同,但核心是一样的。
比如,游戏之余免不了要比比谁收集的烟卡更多更贵更精美,拿着一大叠烟卡相互攀比。一些售价高、不那么常见的烟必定是炫耀的资本,而售价低的、普通的“大路货”自然是不怎么拿得出手的。
童年无忌,思维简单,比着比着就比到了谁的爸爸抽什么烟的话题上。别看孩子懵懵懂懂,但在攀比这件事情上,往往能无师自通,而且小孩子可不会有什么顾虑,很容易就引申到家庭实力的比拼上。
又比如卫生问题,如烟纸一样,烟卡的收集离不开捡拾,孩子收集到的基本上都是别人扔掉的,自己家或者亲戚朋友家丢的还好,但一些孩子跑到垃圾桶里翻找,卫生问题就凸显出来了。更有甚者,孩子为了收集珍贵的烟卡绞尽脑汁,捡不到的就找家人买,家长不买孩子心理难免有些埋怨,甚至还有偷拿家长的钱去买烟的,偷偷在网上下单的。
这些显然都不利于孩子的身心健康。
更值得担忧的是流毒颇深。“烟卡”虽不是烟,但取自烟盒,不免让人疑虑重重,过早接触香烟相关制品是否会对孩子成长起到不良影响。这几乎是肯定的,那些香烟精致的包装,高企的价格,大人抽烟时的姿态、神情,无一不在暗示孩子,这应该是个好东西,否则怎么会有那么多人喜欢呢?当烟卡成为攀比、炫耀的资本,被当成收藏品一样小心收藏时,无形中在孩子心中,在小小年纪就埋下了“我能不能也尝尝”的心理暗示和期待,这可不是什么好迹象,与社会一直强调的吸烟有害健康,大力倡导的无烟社会的理念背道而驰。
学校和家长应该合力制止这样的游戏,引导学生多关注一些健康积极的游戏活动。对单一游戏的过度依赖,往往能反映出孩子兴趣爱好的狭窄。这个年龄段的孩子,周围的世界看似很精彩,玩乐的地方和方式也很多,跟以前相比都丰富了不少,但事实上因为电子产品的出现、居家习惯的养成、生活环境的改变,宅在家里的居多,玩乐的方式反而更少了,能真正和同学同伴们玩在一起的游戏更是少之又少。70后80后一大群孩子一起玩的那些游戏现在的孩子基本上没有条件玩。不是他们不想玩,喜欢宅在家里,实在是没地方玩没法玩。作为家长不能不看到孩子生长环境的这种局限性,多陪陪孩子,多组织或者鼓励孩子参加一些集体活动,有意识地引导孩子走向户外,远比简单地制止更对孩子负责。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