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博会观察:广东旅游民宿产业兴旺,成乡村振兴新引擎

图片
第二十届文博会,在第13号馆“粤港澳大湾区文化产业创新展”,专门设置了“文旅产业助力‘百千万工程’”展区,展现广东大力推动岭南文化双创服务“百千万工程”的成果成效。
广东省“百千万工程”正全面加力提速,实践证明,推动乡村民宿的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农文旅深度融合,是乡村振兴的重要途径。
官方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已在“广东省旅游民宿管理系统”登记的旅游民宿共1510家,同比增长36.9%。全省共有31个市、县(市、区)先后出台了78项地方民宿管理政策。
近年来,随着“百千万工程”的深入推进,民宿产业已经成为广东乡村发展的新赛道和新热点。广东民宿发展研究院院长、广东省旅游协会民宿分会秘书长徐灵枝告诉南都记者,2019年,我省率先出台国内首部省级民宿管理规章《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系统地对民宿的开办条件与程序、经营规范、监督管理及法律责任等作出明确规定,并配套推出全国首个省域民宿品牌标识;启用“广东省旅游民宿管理系统”,通过统一旅游民宿标识、应用信息化监管等方式加强旅游民宿管理。
截至目前,广东省共有8家民宿获评为国家等级旅游民宿,其中5家被评为全国甲级旅游民宿,3家被评为全国乙级旅游民宿,并于今年4月向文旅部新推荐8家单位申报创建全国甲、乙级旅游民宿。受文旅部委托,今年首次启动省内全国丙级旅游民宿创建工作,组织开展申报推荐和评定审查,认定25家民宿为丙级旅游民宿。
图片
茂名三华李主题公园里的民宿。茂名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供图
住乡村民宿,记得住“乡愁”
“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成为发展乡村旅游的共识。
当旅游是为了“诗和远方”,尤为适合城市近郊游、微度假的乡村民宿便成了“记住乡愁”的体验。近年来,乡村旅游日益成为都市“隶人”休闲度假的“出口”,为一处网红民宿奔赴乡村,或为乡村生活而沉浸于民宿成为“刚需”。有过乡村民宿美好体验的游客,都了解乡村民宿不仅仅是一个房间、一张床,而是乡村生活的全新体验,是在充满松弛感的乡村生活中疗愈“充电”。
深谙这种游客需求的民宿主理人把“乡愁”作为乡村文化重要元素,利用老屋、老街、老物、老场景,结合赏景度假、原住民部落、历史文化、艺术体验等力量,重塑乡村肌理,打造符合当地禀赋的民宿品牌。
实践“住+N”盈利模式,助力乡村振兴
徐灵枝分析,广东民宿推动乡村旅游住宿业与文化、农业、体育、教育、科技、医药等产业深度融合,推行“民宿+”(民宿+特产、民宿+展示、民宿+文创、民宿+民俗等)发展模式,形成以民宿为核心特色的旅游度假区,形成“住+N”多样化的盈利模式。
如“米墅”已形成了一套成熟的“乡村民宿+”一二三产融合创新发展的模式。2021年1月,在清远市农业农村局的指导和支持下,米墅与广东科贸职业学院联合成立了米墅乡村民宿产业学院,以打造产学研一体化的乡村民宿产业孵化基地和人才输出基地。其中,位于清远市清新区三坑镇的米墅·稻田野舍原址是一条废弃近15年的空心村,在保留原生生态和文化的前提下,以稻田为景观特色,创新运用自主研发生产的装配式建筑,快速建成各类客房60间。经过6年的运营,现已打造成集田园度假、生态休闲、原乡体验、亲子研学、特色农业、人才培育等功能于一体的精品乡村民宿样板示范项目和乡村振兴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示范区。从建设到运营,“米墅”坚持和当地“共建共营共生”的发展理念,雇佣附近村民在民宿上班,直接和间接为当地带来80多个就业岗位,村民工资收入达5万元/年,土地租金收入约2500元/亩·年。并将村集体的经济收入,由原来单一的物业租赁转变为入股分红,实现村集体和村民双增收约20万元/年。还带动周边村民发展特色种植业、养殖业、农产品加工业、餐饮业、旅游业等,每年创造经济价值2000万元以上。在“米墅”的辐射带动和政府的大力支持下,三坑镇在营业民宿超50家,逐步形成民宿产业集群,着力打造“国际温泉小镇”。
图片
米墅·稻田野舍温泉民宿。图片来自微信公众号清新发布
发挥“民宿+”带动乡村致富的成功案例很多。南都记者了解到,清远连州畔水古村一栋九座院落式古宅“大夫第”前身为清代官员成兆候府邸,因年久失修而荒废。岭南集团对其进行“修旧如旧”保护性开发,建设成为粤北古民居风格的民宿。岭南集团旗下广之旅将这一民宿资源充分开发运营,带动企业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提升,实现多方共赢,围绕村落文化将民宿从内到外打造成本土文化博物馆,并为住客专门定制“红色之旅”线路;利用旅行社产业链优势,整合当地旅游资源,结合当地节庆,开发本土化、趣味性的情景体验项目,如夜游连州地下河、粤菜师傅走进美丽乡村等;在菜心节举办期间,推出独家“连州菜心节”旅游产品,游客入住“网红”民宿大夫第,民宿管家带游客来到畔水村村民自种的菜心田,亲手采摘菜心,并在民宿现场烹制,这种体验性强的民宿旅游产品深受游客欢迎。
广之旅还在“易起行”官方线上平台开辟“美丽民宿”频道,对民宿产品及相关旅游线路持续进行宣传推广,为当地打造旅游名片,并通过综合评估体系对线上售卖的所有民宿进行分类和定级,为用户提供甄选标准。2019年,大夫第所在的朱岗村乡村旅游接待参观人数约4万人次,带动当地经济约4000万元,其中大夫第特色民宿入住客3800人次,带动消费112万元,成为“永不撤走的扶贫产业”。
以政策驱动、激励民宿发展
梅州将大力推进乡村民宿产业发展作为《梅州市文化广电旅游发展“十四五”规划》的重要内容,把乡村民宿开发建设与美丽乡村、环境整治等工作统筹谋划。目前,打造了笙竹村、雁中村、梅畲村、北塘村等民宿集聚发展村落,逐步形成梯次配置合理、规模集聚适度、特色主题鲜明的乡村民宿发展格局。
图片
全国甲级民宿梅州醉美书院精品民宿。图片来自梅州市旅游发展中心官方微博
南都记者了解到,梅州在广东省率先实施民宿业管理政策,出台《梅州市贯彻落实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实施细则》《梅州市加快推动民宿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文件,推进标准化建设运营。对利用围龙屋等客家传统特色建筑开办的民宿,单幢建筑的客房数量放宽至不超过20间(套);支持有条件的民宿积极申报国家等级民宿,对首次评为国家甲级、乙级旅游民宿的旅游企业分别奖励20万元、10万元,激励带动民宿业蓬勃发展。
当前,梅州全市已登记民宿共63家,主要是古建改造型、景区依托型、城郊城市型、乡镇乡村型等类型。获评全国甲级民宿3家、乙级民宿1家;省乡村民宿示范点10家、省乡村民宿示范镇2个;首批省驿道乡村酒店6家;星级民宿33家。
推动民宿行业跨界融合发展
韶关市在全省率先出台了《韶关市星级乡村旅游民宿服务质量等级划分与评定标准》,明确乡村旅游民宿评星标准和服务规范,树立乡村旅游民宿发展“样板”,制定实施了《韶关市民宿管理暂行办法》《韶关市民宿发展扶持办法》,明确民宿开办资质条件,为促进乡村旅游民宿行业壮大发展提供更加有力的政策支持;推动酒店民宿行业与乡村旅游、科普研学、农耕体验、文化创意等跨界融合发展,乡村酒店(民宿)发展取得了较好成效。
图片
今年新开的丹霞印象·蜜峰民宿。
目前,韶关市共有广东旅游民宿管理系统登记民宿125家,市级乡村旅游星级民宿116家(五星级4家、四星级27家、三星级85家)等;其中,丹霞印象艺术家民宿、禅意客栈被评为国家乙级民宿(全省3家);乳源璞悦依山民宿、仁化县原色客栈正在创评全国丙级旅游民宿(正在公示期)。
南都记者了解到,韶关在“发展民宿集群,赋能乡村振兴”方面成效显著。依托丹霞山这一优质旅游资源,突出集约集聚、引领示范,2010年即引进开设第一家真正意义上的客栈民宿,经过多年深耕发展,丹霞山景区周边已建成以自然生态、禅文化、音乐休闲、图书阅览等为主题的特色民宿170多家,形成了广东六大特色民宿群之一的瑶塘新村民宿集群。据统计,该村民宿年平均租金3万元以上,90%以上村民实现了当地就业,民宿业已成为推动农村经济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的重要途径。
图片
韶关翁源珠江源茶香民宿。民宿方供图
韶关还针对游客用户对乡村民宿的需求及韶关市乡村民宿的现状,对高质量发展提出了应对之策。韶关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建议依托高校、行业协会等力量,分类分级开展“民宿管家”等民宿产业经营管理和创业从业人员培训,提高经营管理、服务礼仪、营销策划、烹饪技术、食品卫生、安全防范等方面业务水平;还建议结合省级新农村连片示范工程和省际廊道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乡村酒店(民宿)周边配套设施,合理规划布局旅游公路、旅游停车场、服务区、驿站、观景台、自驾车营地等基础服务设施,提高乡村酒店(民宿)的竞争力。
聚焦产业升级,创新发展模式
清远市依托各县(市、区)资源禀赋,探索景区带动、自主经营、公司+农户等多元化发展模式,培育一批乡村民宿专业合作社,探索出的乡村民宿“六活六支”发展经验入选全国农村改革试验区9个典型案例之一,为广东省唯一入选的案例,培育了清新三坑镇、连山石坪村通过“三地活化”发展休闲农业以及民宿典型。
图片
清远月景湾度假民宿。民宿方供图
据介绍,清远市业界按照点线面结合的思路,把乡村民宿发展与清远生态资源开发、乡村文化挖掘、美丽乡村创建、乡村振兴风貌带建设、农业产业园培育等有机融合,发展一批具有地域特色、地方风情、人文情怀的民宿品牌和产业集群,打造了温泉、山水、湖畔、古韵、农耕、民族等6大类型主题民宿,如以清新区米墅·稻野舍、三禾稻里民宿为代表的温泉主题,以英德市碧乡客栈、佛冈县田野绿世界为代表的山水主题,以清新区西溪子民宿、清城区沙塘月景湾民宿为代表的湖畔主题等,培育了清城区东城、清新区三坑镇、英德市英西峰林、佛冈县汤塘镇等特色乡村民宿产业集群。
资源依托型民宿为游客打造“向往的生活”
潮州全市登记备案民宿212家,潮州古城拥有丰富且极具地方特色的古民居资源,为民宿的发展提供了坚实基础。早在2014年,潮州市委市政府就将民宿打造列入潮州古城规划建设,提出每年打造20家民宿的任务;2018年,将民宿列入《潮州市全域旅游发展规划》,开启“潮州人家”优质民宿品牌的打造。潮州民宿大多为古民居建筑,以“四点金”“下山虎”等为基本形式。民宿修复建设过程中,注重积极引导其与潮州工艺美术密切结合,将石雕、木雕、嵌瓷等潮州传统工艺融入装饰,充分体现“潮州厝、皇宫起”的独特风韵。如载阳客栈,就是潮州首家由清代民居修复而成的民宿,独具潮州古建筑特色。同时,注重在民宿经营过程中注入潮州文化体验。如部分民宿设置了潮绣展示室、手拉壶体验馆等,部分民宿还可以体验看潮剧、品工夫茶、尝潮州菜等,充分彰显了潮式慢生活的魅力,实现民宿行业发展和潮州文化传播双赢。潮州还依托“大山经济”,将“百千万工程”特色镇凤凰镇打造为“广东乡村民宿示范镇”。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恺德苑民宿,以茶产业、茶文化、茶生活为主题打造。
图片
图片
以茶为主题的民宿。图片来自恺德苑精品民宿官方公众号
肇庆市也是立足“星湖”资源禀赋,激活民宿发展动能。2024年以来,端州、鼎湖等民宿集群或民宿群落正加快兴起,成为肇庆乡村振兴的着力点。打造“肇府人家”民宿品牌以民宿小切口,推动“百千万工程”落地见效。肇庆将大力推动环星湖、环鼎湖山、沿四会绥江、封开贺江等民宿集聚区提档升级。
肇庆将打造民宿统一品牌IP,积极引入具备相当实力的民宿投资者,创新多种民宿发展合作模式,推动民宿特色化、品牌化发展。目前,28个“肇庆市特色旅游民宿”已正式上线,“涟岸·湖居”民宿获评全国甲级民宿。
据介绍,肇庆出台《肇庆市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若干措施》,提供土地供给、政策优惠等支持。出台《肇庆市民宿开办指引(试行)》,在行政服务中心设立民宿审批专窗,实施一窗收件、并联审批。开展“母亲式项目服务”,成立文旅发展领导小组,协调解决文旅产业困难问题。对已签约的投资项目成立专班,主动做好前期工作,为项目提供建设施工的必备条件。建立多部门协同管理体系,推动形成全社会参与、多主体共建的民宿产业发展机制。推动成立民宿协会,有力引导民宿经营资源共享、行业自律、诚信经营、有序发展。
肇庆还计划出台《肇庆市推动文化旅游体育产业高质量发展奖励扶持办法》《肇庆市促进农文旅融合创新与民宿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十项措施》。
创新经营模式,带动增收致富
据悉,广州全市商事登记“经营民宿”5330家,累计评定广州市红棉星级旅游民宿30家。从化米步村民宿群被国家发改委确定为“全国乡村旅游发展典型案例”;民宿业主高文中入选为文旅部2023年“乡村文化和旅游带头人”。
图片
七溪地民宿群。民宿方供图
以广州为例,引进七溪地芳香集团、麦客、槟乐实业、稻喜文化等投资运营主体,充分利用农村土地、闲置宅基地和农房等,携手政府、文化机构和供应链品牌等共同挖掘在地文化和产品,促进乡村民宿多样化、个性化、专业化发展,共投入资金近8亿元,同步做好基础设施和配套,为当地村民提供就近就业机会,助力村民致富、乡村共富。
重视乡村旅游住宿人才的培养
徐灵枝介绍,“广东省支持各地探索建立院校共建合作机制,加强校企联动,采取多种形式联合培训乡村旅游住宿业人才;组织乡村旅游住宿企业管理人员培训,带动省内乡村旅游住宿企业管理服务水平提升。”
清远市建立“民宿创客空间”和乡村民宿人才孵化基地,先后举办了《广东省民宿管理暂行办法》专题解读培训班、民宿登记和经营管理培训班、乡村旅游创新创业人才示范培训班等培训班150多场次,培训民宿经营主体、管理人员2万多人次。
专题采写:南都记者肖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