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 | 钱锺书、杨绛夫妇不忍毁去的珍贵信函,皆是故事、故人和温情

图片
《钱锺书杨绛亲友书札》
吴学昭整理 翻译 注释
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
全书收入致钱锺书、杨绛夫妇的信函277封,以及钱、杨二位先生的若干复函。这些信函始自1946年,至2014年止,多集中于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
信函作者包括二位先生的至亲好友、学者同人,乃至译者、读者逾90人。信中的一些内容不仅可补罅年谱、别传的失载,也为读者认识钱、杨二位先生的多种人生向度提供了弥足珍贵的第一手材料。
本书所收信函呈现了钱锺书和杨绛二位先生的部分工作、生活、心境、交往、论学状况,既是时代的记录,也见证了学人之间的友情和思想共鸣,于学术史当有一定的史料价值。
整理者吴学昭添加了详细的注释,介绍相关人物,交代相关事件,英法文信也逐一翻译,使读者阅读起来往往收获信函之外的新知。
你知道钱先生对我来说意味着什么,事实上,是他为我打开了中国之门。最初,我读中文,是读“孔孟之道”或是“革命文学”,是1978年在意大利听了钱先生的报告后,中国文学才对我产生了巨大的吸引力,后来通过翻译《围城》,读《管锥编》,可谓茅塞顿开,开了窍,发现了博大精深又充满智慧的中国文学的无穷魅力,去掉了许多狭隘偏见,读文学也变得满是乐趣。后来去北京,认识了你们俩和郑朝宗、陆文虎他们,我总记得你俩活泼机智的谈笑。和你俩的友谊是温暖而充满亲情的,虽然我们无法常见面,但钱先生给我的是这么多,这是我生命的一部分,无法隔离,也不会随君而去。钱先生给世人的很多,给我的尤其多。我要写一篇文章,写我许许多多的感想,写我心中的钱先生,写我对他说过的和没有说过的感谢和敬爱。
——莫芝宜佳
杨绛、锺书同志:感谢你们的信。我是抛砖引玉,希望以后能常得到你们的大著。我拉长线(以后还有二三四五集)钓大鱼。锺书同志居然心里“天人交战”起来!事情闹大了。我那本文集序上说得很清楚,无知,幼稚,但杨绛同志提到的《关于女人》,我倒是有一点偏爱。一来因为每篇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模特儿,七分真人,三分真事,二来因为那本不是用“冰心”名字发表的,比较自由一些。
——冰心
最近Evelyn Waugh的Brideshead Revisited 改编成电视片集,先后于1980年冬、1982年初在英美上映,轰动一时,绝版之书重印又复畅销。此书晚于五十年代时曾阅多次,深喜之。背景人物均为牛津二十年代人物,主角是夫子自道,其中隐射当时同学,包括Peter Quennell、Harold Acton等文人,导师则隐射Maurice Bowra(晚知此人学问不错,精通多种语言,后颇享誉)。Waugh笔下竭caricature之能事。批评家对此书毁誉参半,精装本出版于1945年,企鹅平装版则出版于1951年,不知曾过目否?
——宋淇
杨绛先生:
冬至日来信收到,谢谢,谢谢。信上说小病,不知完全好了没有?念念,念念。北京严寒,起居望多小心。锺书先生和您都是国之瑰宝,平日一些琐事可以不理就不理,养好精神,做些您喜欢做和重要之事,才是上策!
您说您是网盲,我也是,写作多靠平日杂乱读书做材料,偶有紧急资料需要即查,才会请助理帮忙。《老圃遗文》,不齐全,是向友人借一叠影印本读,不齐全。去年之专栏文章都收进新书《甲申年纪事》中,此书除插图字画可看,其他不足观,不敢寄给您,怕打扰您清神,看书眼睛也太累也。
美国余英时先生读了我写您的文字,来信说:“杨绛先生,弟昔曾蒙赠《春泥集》,惜至今未得拜见。自默存先生逝世后,弟曾读其文字不少(包括自传性作品),亦时在念中,兄便中代为请安为感。”匆匆不敢多写,怕您疲累。敬祝
新年如意
晚 董桥顿首
二〇〇五年一月十五夜
  作者:
编辑:金久超责任编辑:朱自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