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省20余家产业园区在建 超七成企业形成自有品牌 预制菜产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本报讯(记者 李鹏)20余家产业园区在建、超七成企业形成自有品牌、5个县区入围预制菜产业基地“百强”……5月24日,记者从省统计局获悉,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近期在全省范围内对预制菜产业发展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调研报告显示,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基础雄厚,顺应社会消费升级和居民消费习惯变化,在各项支持政策加持下,产业呈蓬勃发展势头。
  在政策引导方面,我省形成了以《河南省加快预制菜产业发展行动方案(2022—2025年)》为基础,金融贷款贴息、产业发展奖补、绿色食品标准奖励等多项政策为支撑的政策体系。调研报告显示,我省绝大部分地区都出台了支持预制菜产业发展的相关政策措施,如洛阳、南阳和信阳等地将加快预制菜发展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为实现换道领跑提供坚强保障。
  产业基地是预制菜产业加速崛起的重要载体,全省有20余家预制菜产业园区正在建设。各预制菜产业园区结合当地优势和特色产业进行布局,聚焦全产业链发展,不断延链补链强链。新乡原阳、漯河召陵、周口鹿邑、鹤壁淇县、鹤壁浚县等5个县区入围赛迪顾问发布的“2023预制菜产业全国百强基地榜单”。新乡原阳2022年预制菜规上工业企业营收突破100亿元,成为中西部省份唯一入围“全国十大预制菜产业基地”的县。河南预制菜的影响力在不断扩大。
  据了解,在政策和市场双重驱动下,我省预制菜产业抢抓机遇,聚焦塑造河南品牌、强力引领市场发展,不断形成核心竞争优势。调研发现,64.7%的企业产品打开国内市场,在全国范围内流通销售。17.0%的企业产品扬帆出海走出国门,实现了“卖全球”。73.9%的预制菜企业拥有自己的预制菜品牌,56.9%的企业形成了自己的明星单品或大单品。
  省地方经济社会调查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我省预制菜产业发展呈现出以专业预制菜企业为引导,龙头食品加工企业为支撑,带动中小企业和新品牌加速进步的良好发展态势,食品工业高质量发展新增长极逐步形成,河南“国人厨房”地位不断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