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5·25全国大中学生心理健康日丨别让最深的爱成为无形的刀

  河南日报记者 李倩
  近日,正上初二的乐乐(化名)突然学起了小狗叫,还频繁挤眼、咧嘴,不停用手捶打头部,并出现呼吸困难……搞不清楚原因的父母,赶紧把乐乐带到了河南省儿童医院。
  儿童保健科心理门诊副主任医师叶蓓对乐乐进行情绪安抚,逐渐平静下来的乐乐开始吐露心声。原来,他在学校经常遭受同学嘲笑,在家还要被家长强迫做不情愿做的事,长期下来导致身体出现一系列生理反应:情绪低落、想哭、莫名心烦、担心紧张……叶蓓诊断,乐乐是典型的情绪障碍共患抽动障碍。
  “正值青春发育期的孩子如遇到某些应激因素或是因为家庭环境不良、父母教育不当等,会出现焦虑、紧张、恐惧、害羞等情绪障碍。而且,由于无法自如地表达和发泄情绪,往往会产生躯体症状,并影响到日常学习和生活,但一般无器质性病变。”叶蓓说。
  出现情绪障碍,最直接的原因来源于家庭环境,紧张的家庭关系、父母关爱的缺失、家庭对孩子的溺爱、父母不良行为的示范等。其次是学习环境,比如不能同老师、同学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从而表现出不想上学、孤独、情绪低落等。还有学业压力大、竞争激烈等,也是导致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的原因。此外,处于青春期的孩子,身体体征上出现了明显的变化,加上荷尔蒙的激增,更容易引起情绪的波动。
  “别让最深的爱,成为无形的刀。”叶蓓说,家长们一定要重视起来,采取积极的预防措施,尤其是多加注意青春期孩子的情绪变化,帮助孩子放松心情,建造良好积极的心理环境。如果孩子出现不定期的情绪爆发,要第一时间寻求精神心理专科医生帮助,勿私自用药,早发现、早治疗、早康复,防止出现因长时间不治疗而耽误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