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神木:为古长城筑牢“法治护栏”

极目新闻记者 姚赟
神木市位于陕西北部、秦晋蒙三省区接壤地带,历史上的塞上重地。如今,神木市境内还存有战国秦、隋、明三个时期的长城遗址共550处,长约302公里。9处被列入省级文物保护名单,1处被列入国家级文物保护名单。
长城遗址是历史的“见证者”,也是文化的“金名片”。近年来,神木市人民检察院为保护古长城遗址进行了积极探索并取得了良好成效。5月21日,极目新闻记者跟随最高人民检察院“检护民生·高质量发展中国行”采访团来到神木市山峰则卧虎寨堡明长城遗址,实地探访古长城遗址保护成效。
图片
明长城遗址神木段(记者姚赟摄)
记者在现场看到,长城遗址外设置了绿色的围栏,入口处铺设了木栈道,一旁还竖着“陕西省文物保护单位,明长城遗址神木段”的标识牌。标识牌显示,该区域保护范围为遗址本体外延50米,建设控制地带为保护范围外延100米。
神木市人民检察院党组成员、副检察长高爱华介绍,卧虎寨堡是明长城线上的驻兵防守之所,于2017年4月18日被列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存在自然损毁和人为破坏情况。2020年4月,神木市人民检察院针对该遗址被毁损的情况立案调查,制发检察建议并督促市文旅局组织修复,同时对神木境内其他明长城遗址进行了实地摸排。
“一些遗址地方偏僻,车没法通行,我们只能徒步或者使用无人机。”高爱华称,他们在摸排中发现,有多处遗址存在山险情形、违法搭建的问题,检察机关随即制发检察建议,督促文旅部门组织修复、拆除违法搭建。
高爱华回忆,很多年前,还有村民将古长城砖块拿回家建院墙的情况,“我们定期召开普法宣传,让大家意识到,保护文物,人人有责。”她介绍,一开始,部分年纪大的村民不理解,但经过长期的宣传和讲解,村民们逐渐意识到文物保护的重要性,目前人为破坏的情况已得到有效遏制。
图片
卧虎寨全景(图源:神木市人民检察院)
550处遗址分布范围广,涉及多个镇街,管理难度大。据介绍,在检察机关的推动下,神木市政府出台《神木市文物安全工作联席会议制度》《神木市长城保护管理办法》,建立了文物保护联席会议长效工作机制,明确21家长城保护管理相关部门的职责分工,并将长城保护工作纳入年度考核。
目前,神木市辖区内长城遗址均进行了“围网工程”,长城沿线11个街镇均设立长城保护工作站,还聘请62名长城保护员并组织专门培训,进一步加强日常巡查和保护力度。
“长城保护是一件利国利民的事情。”高爱华表示,当前检察机关与各部门已经形成合力,后期将常态化开展好长城文物保护相关工作。
(来源:极目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