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原因引起的“肺心病”?医生提醒:早期干预,可以控制病情!

图片
肺源性心脏病,也称为“肺心病”,是由肺部疾病导致的慢性右心功能衰竭,是一种常见但复杂的疾病。
什么是肺源性心脏病?
肺源性心脏病是指由于肺部疾病(如慢性阻塞性肺疾病、间质性肺病等)引起的长期低氧血症,导致肺动脉高压,最终引发右心室肥厚和扩张,进而发展为右心功能衰竭的一种疾病。它是一种慢性病,通常在长时间的肺部疾病之后才会显现出来。
根据起病缓急和病程长短,肺源性心脏病可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类。
图片
什么原因引起的肺源性心脏病
1.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COPD):包括慢性支气管炎和肺气肿,会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室肥大。
2. 间质性肺病:如肺纤维化,造成肺组织的不可逆损伤,增加肺血管阻力。
3. 重症哮喘:长期严重哮喘可能会对肺和心脏造成压力。
4. 肺栓塞:急性或慢性肺栓塞会使肺动脉压力升高,进而影响心脏功能。
5. 肺动脉高压:原发性或继发于其他疾病的肺动脉高压会导致右心室的负担加重。
6. 睡眠呼吸暂停综合症 (OSA):长期的间歇性低氧血症可能导致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衰。
这些原因都可以通过不同机制影响肺循环系统,增加右心室的工作负担,从而引发肺源性心脏病。预防和及时治疗原发疾病至关重要,以减少肺心病的发生。
图片
发生肺源性心脏病会出现哪些症状
呼吸系统症状
呼吸困难:特别是在体力活动后或夜间加重。
咳嗽:通常为慢性咳嗽,可能伴随痰液。
喘息:气流受阻,呼吸时可能发出哮鸣音。
心血管系统症状
胸痛:尤其是在右心室压力增加时会感到胸部不适或疼痛。
心悸:心跳加快或不规律。
水肿:下肢、脚踝及腹部的浮肿。
全身性症状
疲劳:由于氧输送不足,患者常感到疲乏无力。
头晕或晕厥:严重情况下可能会因脑部供氧不足而发生。
紫绀:皮肤和黏膜呈蓝紫色,尤其在唇部和指甲床明显。
其他症状
食欲不振:可能伴有消化不良。
腹胀:由于肝脏淤血引起的腹部不适。
夜间阵发性呼吸困难:患者在夜间突然感到严重的呼吸困难而醒来。
这些症状的出现和严重程度取决于肺心病的发展阶段和病情的轻重。如果出现上述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检查和治疗,以防病情进一步恶化。
图片
肺源性心脏病的诊断
1. 病史采集:医生会仔细询问患者的病史,包括呼吸系统疾病史、家族史、职业暴露史等。
2. 体格检查:检查包括听诊心肺音、观察下肢水肿和颈静脉充盈情况等。
3. 辅助检查
胸部X线:评估肺部病变及心脏大小。
心电图(ECG):检测心脏电活动是否异常。
超声心动图:评估右心室的结构和功能。
肺功能检查:评估肺部疾病的严重程度。
动脉血气分析:测量血液中的氧气和二氧化碳水平。
肺动脉导管插入术:直接测量肺动脉压力。
图片
肺源性心脏病的治疗
1. 控制原发病
积极治疗导致肺源性心脏病的基础肺部疾病,如COPD、间质性肺病等。
2. 改善氧合
氧疗:通过鼻导管或面罩持续吸氧,维持血氧饱和度在正常范围内。
无创正压通气:对于呼吸衰竭患者,有助于改善通气。
3. 降低肺动脉压力
药物治疗:使用利尿剂、扩血管药物(如钙通道阻滞剂)、抗凝药物等。
肺动脉高压特异性药物:如前列环素类药物、内皮素受体拮抗剂等。
4. 改善心功能
强心药物:如地高辛等,用于改善右心功能。
调节电解质平衡:纠正低钠、低钾等电解质紊乱。
5. 手术治疗
对于少数患者,可能需要进行肺移植或心肺联合移植。
图片
肺源性心脏病的预防
1. 戒烟:吸烟是COPD的主要危险因素,戒烟可以显著降低患病风险。
2. 避免空气污染:减少暴露于工业废气、粉尘等有害物质中,注意室内空气质量。
3. 接种疫苗:定期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以预防呼吸道感染。
4. 健康饮食:保持均衡饮食,控制盐分摄入,避免高脂肪、高糖食品。
5. 定期体检:尤其是有呼吸系统疾病史的人群,应定期进行肺功能和心脏检查。
管理与生活方式调整
1. 持续监测:定期随访医生,监测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2. 心理疏导:肺源性心脏病患者常伴有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心理支持非常重要。
3. 适度运动:根据自身情况,进行轻度到中度的有氧运动,如散步、太极等。
4. 保持良好的睡眠:保证充足的睡眠,规律作息,避免过度劳累。
5. 家庭护理:家属应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协助患者进行日常护理和用药管理。
肺源性心脏病虽然是一种复杂且严重的疾病,但通过早期干预、合理治疗和科学管理,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