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岳谈 |小城“挑大梁”:山东日照VS浙江宁波

图片
5月25日,由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山东省港口集团主办的“共建沿黄陆海大通道 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2024•服务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研讨会”在济南召开。
这次研讨会,是重新认识日照重要地位的一次机会。日照在区域发展格局中起着“四两拨千斤”的独特作用。2023年,全市生产总值是 2390.86亿元,在山东16市中居第15位,经济总量不大,属于小城,却能够“小马拉大车”。
图片
在山东港口日照港岚山港区30万吨级油品码头,船舶停靠进行卸油作业。图源:新华社
日照之于山东半岛城市群和黄河流域发展中,很像浙江宁波之于长三角。2023年,宁波舟山港完成货物吞吐量13.24亿吨,同比增长4.94%;完成集装箱吞吐量353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5.85%,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继续领跑全球。
我国城市研究专家黄汉城在《谁是中国城市的领跑者》一书中指出:绝大多数人都没有意识到,长三角不可或缺的两个城市,一个是上海,另一个就是宁波。没有宁波作为原油、铁矿石、煤炭、液化石油气的仓储中转基地,我们很难想象长三角这台庞大复杂的机器,能够保持多年高速运转而不停滞。
原油方面,宁波每天有近百条超级油轮靠泊在大榭岛,把海外进口的原油卸下来,再通过全长666公里的输油管道,输送到长江中下游的上海石化、扬子石化、金陵石化等等,每年可达2200多万吨。从这些工厂炼化出来的成品油及石油衍生品,成为了长三角至关重要的“工业血液”。
铁矿石方面,沿着长江,中国在两岸重点城市布局了宝钢、南钢、马钢、武钢诸多钢铁厂。它们所需的铁矿石,有很大一部分要从宁波港装卸倒运。大船转小船,小船转火炉,最后再千锤百炼,成为吉利汽车、特斯拉、江南造船厂身上的一部分,支撑起了中国制造的工业脊梁。如果说,上海是掌控了长三角工业下游产品的进出口渠道,宁波则是扼守了长三角工业上游产品的进出口命脉。对于上海、江苏以及安徽几个省市来说,宁波尤为重要。
山东日照和浙江宁波相似,在区域经济发展中也体现为能源资源支撑。山东日照的重要性,也主要是通过日照港来体现。日照港的主要货物铁矿石、煤炭、原油、原木等,对山东半岛和黄河流域发展意义重大。先请看一下来自日照港的2023年吞吐量数据:
2023年,山东港口日照港完成货物吞吐量5.22亿吨,同比增长4.2%,其中,7个货种居全国首位,9个货种过千万吨。主要货种情况如下:
铁矿石: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铁矿石单一进口港,2023年矿石进口量占中国进口量的1/8。
煤炭: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冶金煤中转基地,也是俄罗斯、印尼等进口煤炭的主要上岸港。
焦炭: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国最大的焦炭下水港。
粮食: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国最大的大豆进口港,2023年大豆进口量占中国总量的1/8。
原木:山东港口日照港是全国最大的木材接卸港,建有中国规模最大、工艺最先进的进境木材检验检疫除害处理区,2023年进口量占全国进口量的1/8。
原油:山东港口日照港是中石化原油进口第一港,2023年原油进口量占中国进口原油总量的1/9以上。
集装箱:开通30余条铁路集装箱班列,并拥有铁路过境运输资格,港口中转货物经铁路可运至中亚、蒙古、俄罗斯以及欧洲等国家。
图片
山东港口日照港集装箱码头。图源:新华社
日照港对大宗散杂货,特别是铁矿石、煤炭、石油的强大吞吐能力,赋予了山东半岛和黄河流域经济社会源源不断的发展动力。
首先,日照港进口铁矿石保证了山东钢铁行业的生产需求。山东是全国第三钢铁大省,山东钢铁集团和日照钢铁集团是省内两大钢企。山东钢铁集团包含多家钢企以及位于各地的生产基地,其中位于日照的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于2019年全面投产,产能领先世界,铁矿石需求量大;日照钢铁集团是省内仅次于山东钢铁集团的第二大钢企,距离兖石铁路35公里、日照港40公里,运输成本低。日照港进口的铁矿石,对满足两大钢铁厂的生产需求发挥了直接作用。此外,省内其它钢铁企业也从日照港进口铁矿石。
其次,日照港进口原油对保障山东石油化工企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全国每进口十吨原油,就有一吨从这里上岸。”2023年,日照港岚山港区实现30万吨级原油码头4条船舶同时靠泊作业。日照港岚山港区是全国第一大原油上岸港,也是全国港口首个拥有四座30万吨级原油码头的单一港区,依托5条原油长输管线、1700余万立方米仓储能力,日照口岸已成为年通过能力最强、大中小泊位配套最全的亿吨级原油集散地。
日照港很早就规划了5条输油管线,早在2011年底,省内日照至山东东明输油管线就已投入使用;2021年5月,历时764天,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全线贯通,这条输油管道是山东省石油天然气基础设施重点工程之一,连接日照港与山东地炼企业,打造起黄渤海之间的油品运输大通道。此外,日照港-京博输油管道工程广饶段正在建设过程中。
其三,作为国内著名的“煤码头”,日照港对保证山东生产生活用煤发挥着重要作用。日照港是我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的重要沿海港口,该港依托两条千公里重载铁路,通过智能化、自动化生产作业架构等,不断优化畅通煤炭储存和供应。2024年一季度,山东港口日照港煤炭吞吐量同比增长18.8%。
出口煤炭的同时,日照港也进口煤炭。2022年11月11日,满载70500吨印度尼西亚煤炭的“海昌美丽”号货轮,顺利停靠在山东港口日照港8号泊位。这是山东能源营贸公司淄矿物产公司2022年自主运作的第三船进口煤业务,进口煤将满足中国华能、珠江电力、协鑫电力等国内十大央企及重点用户的需求。
日照港的服务半径很早就走出山东,近些年在黄河重大国家战略、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先行区建设等指引下,依托日瓦铁路和焦兖石两条千公里铁路和四通八达的公路集疏运线路,不断增强服务黄河流域和其他区域的能力。
煤炭方面,日照港携手山西焦煤集团打造全国首个千万吨级炼焦煤配煤基地,一键完成从原料煤选择取运到配煤装船的全部生产过程;携手世德集团有限公司,成立日照港世德港航有限公司,打造更高效率、更优质量的煤炭供应链综合服务;组织瓦日线上下游客户座谈会,签订晋陕豫区域铁路疏港运输互保协议,助力山西、陕西煤炭供应链畅通。如今山东港口日照港上游辐射山西、陕西、内蒙古、河北、河南、山东等主要煤炭产区和焦化厂,下游辐射沿海、沿江及日韩等地,成为俄罗斯、印尼、澳大利亚等进口煤炭的主要上岸港。
铁矿石方面,日照港与山西海鑫、河南邯钢和济源钢铁,早在 2003 年就合资组建日照昱桥铁矿石装卸有限公司,建立专业化矿石码头,规模全国领先,现已注入日照港第二港务分公司协同发挥效益。 从日照港卸下来的进口铁矿石,通过两条铁路输送到沿线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等省的钢铁厂,日照港以此为纽带,辐射全国100多家钢铁企业,年铁矿石需求量达3亿吨左右。日照港的转水业务辐射长江流域、环渤海湾及东北区域。随着服务链条的不断延伸,进一步构建了“端到端”一站式物流服务大通道。
原油方面,早在2011年,山东省日照港到江苏仪征的输油管线已经投入使用。2021年11月19日,“十四五”期间首条千万吨级输油管道日照—濮阳—洛阳原油管道,历时3年8个月建成,日照港输出的首批6.5万吨安哥拉芒都原油,穿山越岭,涉水渡河,历经10天“长途跋涉”,进入洛阳原油商业储备基地。日照港的原油板块“大码头、大罐区、大管线”格局初步形成。
除了煤炭、铁矿石、原油,近些年,日照港在粮食和木材等方面,也对本地和周边产生着重要影响。据海关统计,2023年日照口岸进口粮食1192万吨,已连续五年超1000万吨。木材方面,今年1月27日,“盛达和旭”轮装载292标箱进口原木,经“黄岛—岚山”外贸内支线抵达岚山港。这批货物来自德国、捷克等多个国家,在通关放行后,将直接供应当地木材加工企业。2023年,日照口岸进口集装箱原木4.5万标箱,同比增长66.7%。
在共建“一带一路”中,山东港口日照港和青岛港、烟台港、物流集团一道,紧密合作,致力畅通东连日韩、西接欧亚大陆的国际物流大通道。
小城日照“挑大梁”,不可小觑。得益于完备的产能建设,日照港吞吐量持续领先,居全球第7位,重要性逐步提升,对更好发挥青岛在“一带一路”新亚欧大陆桥经济走廊建设和海上合作中的作用,对山东半岛城市群发展和黄河重大国家战略实施,都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周学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