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感别人否定我的努力”:孩子为何突然对家长冷淡?

近日偶遇一个家长,一见面她就从手袋里掏出一张折叠整齐的硬质纸条,边递给我边慨叹:你看看,原来这个臭屁孩突然不理不睬我们,竟然是为了这个!
我仍清晰记得,大约半月前这个家长找上门来倾诉,说她家上初中的孩子走读,近两周突然每天回家后就对家长不理不睬,问过许多次,孩子只字不说,自己感到好郁闷也很担心。
当时我提醒她认真回想梳理下,近段时间与孩子之间是不是发生过什么冲突或争执的事儿,但她思忖了好久,最后仍是茫然地回答“没有啊”。
幸好,这个家长在母亲节前一天晚上到学校参加家长会,班主任老师在会上分发了学校统一要求每个学生母亲节给妈妈写的一封信。她现场展开信笺纸条仔细读完,瞬间恍然大悟,原来孩子突然间每天上学回到家里都不理不睬家长,原因竟是这样……
孩子在信中写道:
“妈妈,你好!我也不知道有什么好说的了,我不明白是什么让你觉得我说的全是错的。我该说的都说了,你怎么做是你的事。我唯一还想告诉你的是别天天把‘人家××(堂姐)’挂在嘴边,我十分反感别人否定我的努力,你都知道,××天天都在补课,那你难道认为我只需要天天捧着手机,吃了睡睡了吃,成绩就比××高了吗?麻烦动脑子想想,你儿子不是神童,他必须靠努力才能拿到好成绩,而你却一次次否定我的努力,在别人面前有意的贬低我,说我一天到晚只会打游戏。你儿子就这么拿不出手吗?我堂姐数学考了满分,她妈妈巴不得在门口挂个横幅。我历史考了年级第一,你就问我语文为什么考这么差!你考虑过我怎么想吗?我一个周末写了三十多套卷子换来的第一,你半个字都不提!你知道我每次上课时,一想到这件事,心里有多难受吗?你从来都只会打击我,让我没心情学下去。别的也不说了,期末考,我会考进年级前30名,告诉你,你是错的。最后,母亲节快乐!儿子”
快速阅读完毕,我将纸条递回给这个家长时也调侃说:是不是果然如此,世上没有无缘无故的爱,也没有无缘无故的恨,对吧?
这个家长似懂非懂地答道:真想不到,现在的小孩子还会这样小气?她就是那一次周末在大家庭的聚会场合,听闻孩子的堂姐月考数学考了满分,当场就竖起大拇指夸赞了一下。孩子听到后插嘴大声说,自己历史考了全年级第一名。但这个家长却即刻数落孩子,可是你的主科不行,语文(月考)考得这么差啊……
实际上,有类似思维习惯的人并不鲜见——平常日子眼里也好嘴里也罢,总是别人家的孩子如何优秀无所不能,而自己家的孩子却如何不堪无可奈何。
最近我曾在某初中目睹过这样的场景,有个家长与班主任老师一起,在课室外的走廊上,轮番批评指责一名男生考试考差了。当时,我好奇地询问男生的一个同班同学,同班同学答话言词虽然激烈却也不无道理,他说,那个男生的家长是“疯子”。因为,男生是他们班上的“学霸”,以前每次考试总分都是全班第一,但这次偶然考了个第三,他妈妈就“发癫”了,跑到学校来找老师骂崽。
上述两名家长的故事,表面看似乎都是“为你好”的寻常小事,如果从青少年身心健康成长角度深究下去,则是事关孩子自尊心和自信心的人生大事。孩子自信心缺失,往往与家长经常贬低孩子的责骂式教育有因果关系。
比方说,那个突然对家长不理不睬的孩子,尽管也明白家长望子成龙的期望、“严师出高徒”的心态,但家长平常对孩子批评多表扬少、指责多夸赞少,尤其是在别人面前,总说别人家的孩子如何好怎样厉害,忽视、漠视了自家孩子的自尊心与好胜心,结果是让孩子心情倍感受伤。而孩子母亲节给妈妈写的那封信,透过字里行间,其实不难窥见时下孩子的心声与呐喊——请家长相信自己的孩子吧。
别说知子莫若父或知女莫若母,就说亲生孩子身上的遗传基因,都可看见家长自己的影子,还可看见家长自己的思维习惯和行为习惯。当下的问题是,孩子成长路上,家长是习惯向左看还是习惯向右看?向左看的,可能看到的总是问题与不足;向右看的,总可看到进步与希望。因此,假若平日家长对孩子可以多包容少批评、多夸奖少指责,至少能让孩子每天上学路上开心愉悦。相信这点对孩子身心健康成长至关重要,亦是为人父母的重要职责。
(作者为广东省东莞市心理咨询师协会会员)
蓝松涛
责编 温翠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