布鲁可冲刺上市:极其依赖第三方,多个授权将到期,朱伟松突击“套现”

近日,布鲁可集团有限公司(下称“布鲁可”)递交招股书,准备在港交所主板上市,高盛和华泰国际为其联席保荐人。据贝多财经了解,布鲁可的经营主体为上海布鲁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
图片
天眼查App显示,上海布鲁可科技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2014年12月,前身为上海葡萄一族科技有限公司。目前,该公司的注册资本为3亿元,法定代表人为朱伟松,由中国布鲁可控股有限公司全资控股。
图片
整体而言,布鲁可的业绩保持快速增长态势。尤其是2023年,该公司的收入突破8亿元,并实现了盈利。2024年第一季度,布鲁可的收入同比增长223.8%至4.66亿元,毛利率也提升至52.0%。
贝多财经发现,布鲁可的业务结构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早前,该公司的业务收入主要由积木玩具贡献。而在2022年,布鲁可将业务重心转向了拼搭角色类玩具。2023年度,积木玩具收入占比则降至10%上下,2024年第一季度更是不足3%。
另外,作为一家玩具公司,布鲁可的生产、IP均主要依赖合作方。据招股书披露,该公司的多数收入均来自授权IP,特别是基于“奥特曼”IP的产品。但在2025年,布鲁可将有多个IP授权到期,其中就包括奥特曼、火影忍者等热门IP。
此次冲刺上市,布鲁可可谓是进退两难。
一、收入快速增长
据招股书介绍,布鲁可是一家拼搭角色类玩具企业。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通过470多个的专利布局、原创IP能力,和超过30个知名IP的合作关系,聚焦为消费者提供好而不贵的广泛拼搭角色类玩具产品并取得了快速成长。
招股书显示,布鲁可的IP包括奥特曼、变形金刚、火影忍者、漫威无限传奇、漫威小蜘蛛和他的神奇小伙伴们、小黄人、宝可梦、假面骑士、名侦探柯南、初音未来、圣斗士星矢、新世纪福音战士、凯蒂猫和芝麻街等。
2023年,布鲁可实现约人民币18亿元GMV。截至2024年3月31日,布鲁可共有391款在售SKU,包括面向6岁以下儿童的130款SKU、面向6至16岁人群的243款SKU,以及面向16岁以上人群的18款SKU。
2021年、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即报告期),布鲁可的收入分别约为3.30亿元、3.26亿元、8.77亿元和4.66亿元,毛利分别约为1.23亿元、1.23亿元、4.15亿元和2.42亿元,净利润分别约为-5.07亿元、-4.23亿元、-2.07亿元和4671.1万元。
图片
按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布鲁可的经调整净利润分别约为-3.56亿元、-2.25亿元、7288.2万元和1.22亿元,于2023年开始实现扭亏为盈。报告期内,该公司的经调整净利润率分别为-107.9%、-69.2%、8.3%和26.1%。
图片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于2022年推出拼搭角色玩具,并将此作为战略重点。同期,该公司来自拼搭角色玩具的收入约为1.18亿元,占总收入的比例为36.1%。而积木玩具的收入则从2021年的3.22亿元减少至2022年的2.07亿元,同比下降35.8%。
正因为如此,布鲁可2022年的总收入相较2021年的3.30亿元减少1.3%至3.26亿元。不过,该公司2022年的行政开支、销售开支等均较2021年有所下降,该年度的亏损金额也有所收窄。
图片
二、生产依靠第三方工厂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的主流产品价格在人民币19.9元至人民币399元不等。其中,热销大众的价格带产品定价为人民币39元,可以触达更广泛消费人群的平价价格带产品定价为人民币19.9元。
但布鲁可并未自建工厂,而是由第三方代工。布鲁可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与第三方专业合作工厂深度合作生产产品。截至2024年3月31日,该公司的工厂体系中有4家专业合作工厂,专注生产该公司的产品。
销售方面,布鲁可主要通过经销商对外销售。截至2024年3月31日,该公司与超过380名经销商达成了合作关系,覆盖了超过14万个线下网点,包括所有一线与二线城市以及约80%的三线及以下城市。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的产品在中国的大型商超和专业网点进行销售,包括玩具反斗城、孩子王、酷乐潮玩、沃尔玛等。在线上,布鲁可的渠道覆盖了主流电商平台,如天猫、京东、抖音、拼多多等,以及自有小程序。
同时,布鲁可还在拓展海外市场,进入了包括美国和东南亚的多个国家和地区,并在包括亚马逊、玩具反斗城、7-Eleven等线上线下渠道进行销售。据招股书介绍,布鲁可的直接客户主要包括经销商、委托销售合作伙伴、电商平台及线上消费者。
于2021年、2022年、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布鲁可的五大客户收入分别占其总收入的26.6%、22.5%、15.3%和12.0%。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并无面临任何重大客户集中风险。
据招股书披露,布鲁可的供应商主要包括专业合作工厂以及IP版权方及授权方,其中向合作工厂的采购占大多数。报告期内,该公司向前五大供应商作出的采购分别占其中采购额的82.3%、82.2%、90.5%和75.1%。
其中,布鲁可向最大供应商作出的采购分别占其总购额的46.4%、40.6%、34.4%和31.1%。这意味着,布鲁可存在供应商集中度较高的风险,尤其是依赖单一供应商。若主要供应商减少供应或订单供应不及,将直接影响布鲁可的业绩。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该公司依赖第三方合作工厂生产产品,尤其是2023年度和2024年的前两大供应商(均为合作工厂)占其采购总额的66.7%和55.2%。若失去或无法使用主要合作工厂中的任何一家,均可能对其业务、经营业绩及财务状况造成负面影响。
三、授权IP依赖症明显
特别说明的是,布鲁可还存在较为严重的授权IP“依赖症”。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提示风险时表示,该公司IP矩阵中现有IP的受欢迎程度可能会降低,而其可能无法成功获取、开发或商业化新的IP;可能无法以有利条款获得、维持或续约IP授权,该公司的IP版权方或授权方可能无法维持及保护其IP等。
招股书显示,布鲁可的多数收入均来自授权IP。2021年,该公司97.5%的收入来自积木玩具,2022年度则降至63.5%,2023年度进一步下降至12.1%。2024年第一季度,积木玩具收入仅占该公司的2.6%。
图片
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布鲁可来自拼搭角色类玩具的收入分别为1.18亿元、7.69亿元和4.53亿元,占比分别为36.1%、87.7%和97.4%。其中,自有IP的贡献占比并不算高。
就拼搭角色类玩具而言,布鲁可2022年、2023年和2024年第一季度的授权IP收入分别约为1.16亿元、7.05亿元和3.81亿元,占比分别为98.4%、91.7%和84.2%。相比之下,自有IP占比分别为1.6%、8.3%和15.8%。
图片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称,基于授权IP的产品销售占该公司总收入的绝大部分。而在2023年及截至2024年3月31日止的三个月(即2024年第一季度),基于奥特曼IP的产品占其大部分收入。
截至2024年3月31日,布鲁可拥有30多个授权IP,共计227款基于授权IP的在售SKU。以奥特曼为例,布鲁可累计推出了7个版本和24个系列。截至2024年3月31日,布鲁可有133个在售的奥特曼SKU。
此外,布鲁可还有53个在售的变形金刚SKU。但贝多财经发现,布鲁可有多个授权IP即将到期。其中,2025年即将到期的IP包括奥特曼(在亚洲的9个国家)、火影忍者、漫威无限传奇、漫威小蜘蛛和他的神奇小伙伴们、宝可梦等。
图片
布鲁可在招股书中表示,该公司的授权协议通常为期一至三年,一般不会自动重续。因此,该公司无法保证其总能以类似条款成功重续或维持授权协议,或根本无法重续或维持有关协议。
四、实控人朱伟松突击“套现”
虽然实现了盈利,布鲁可并未分派股息。但贝多财经发现,该公司创始人、实际控制人朱伟松却在提交上市申请前进行了大手笔“套现”,所采取的方式是减持,减持的时间选择了递表前的一个月(2024年4月)。
图片
据招股书披露,朱伟松通过其全资持有的Smart Bloks分别向5位投资者进行了股权转让,合计转让235.01万股,合计代价约等同人民币7583.84万元的美元,收购方包括Gaintex、齐大庆、Dragon Ridge Limited、LC Fund、Lenient等。
同期,高榕资本旗下的Gaorong BLK Holding Limited(下称“Gaorong BLK”)向Gaintex转让了89.53万股优先股,总代价约为2889.08万元。据贝多财经了解,高榕资本于2021年参与了布鲁可的A轮融资,合计斥资约2198.27万元。
图片
图片
股权转让后,高榕资本仍是布鲁可的股东。IPO前,高榕资本通过Gaorong BLK持股1.19%。同时,朱伟松通过Next Bloks、Smart Bloks分别持股50.90%、4.05%,合计持股54.95%。另外,君联资本、源码资本、云锋基金等也是布鲁可的股东。
图片
其中,君联资本通过Idea Great Limited、LC Fund分别持股6.72%、0.31%,合计持股7.03%;源码资本通过BlueCo持股5.64%,云锋基金通过Yunfeng Blocks持股3.15%,布鲁可的股份激励计划持股平台First Prosperity持股9.8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