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药材周期异变?毛利下行,药企面临提价抉择|中药新周期

财联社5月26日讯(记者 张良德)“涨三年、降三年、平三年,中药材价格变化的周期一般是十年。”基于这个周期特性,有中药材行业人士在2023年年底预期“中药材价格已上涨三年,应该要回落了。”但今年上半年,中药材价格在高位短暂调整后继续上涨。
而经过一整年的中药药材原料库存消化,今年一季度部分中药上市企业的毛利率出现较大变化,原料成本压力开始显现。
有上市药企原采购部工作人员李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去年前年确实有部分企业预判了中药原料价格的上涨,对原料进行了储备,但是一般来说,一家企业储备的原料通常也就是一年的,最多两年。”
今年以来康美中药材指数从1810.99点涨至2248.52点,涨幅达24.16%,白术、丹皮、白芍等部分品种价格涨幅达到数倍。中药材价格在去年高价的基础上继续整体上扬,而药企在自身低价原料库存消耗完之后,转向购买市场高价药材,这或将继续推高企业生产成本,今年药材涨价对上市中药药企的影响或加深。
图片
2024年亳州中药材市场持续火热(财联社记者摄)
部分中药药企毛利率明显下行
从今年一季度中药类上市公司的财报数据可以看到,部分公司毛利率出现明显下行趋势。
图片
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下降部分企业名单(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上述公司2024年Q1毛利率较去年同期毛利率平均降低了7.65pct,还有多家上市公司毛利率降幅超过10pct。
对此,财联社记者以投资者身份致电部分上市公司,有上市公司表示,中药材价格上涨对公司产品造成了成本压力。新光药业(300519.SZ)公司人士表示:“去年到今年中药材价格出现翻倍式涨价。”
图片
今年中药材价格指数再创新高(图片来源:康美中药网)
以岭药业(002603.SZ)在业绩说明会上表示,中药材具有农产品属性,存在一定的周期性。公司独家产品所用的中药材中,部分药材价格同比去年上浮明显,一定程度上影响了部分产品的毛利率,公司将采取降本增效措施努力维护毛利率相对稳定。另外,公司将进一步加大力度建设中药材种养殖基地,既可以从源头上保障中药材质量,也能一定程度上缓解部分中药材价格压力。
财联社记者查询发现,毛利率下降较明显的几家上市公司主力产品原料价格确有大幅上涨。如特一药业(002728.SZ)的止咳宝,所需原料紫菀水洗货价格从2022年年底的45元/公斤涨至现在的90元/公斤,桔梗统货从37元/公斤涨至43元/公斤,前胡从45元/公斤涨至85元/公斤,甘草统货从22元/公斤涨至31元/公斤,仅枳壳小幅下降从23元/公斤降至19元/公斤。
不过也应当注意,并非有所有公司毛利率降低都是因药材成本变化引起的,公司产品结构的变化以及医保谈判结果都会对公司毛利率有较大影响。(详见本系列报道之:中药行业下个二十年:药企布局银发经济与OTC市场 |中药新周期)
但对于大部分中药药企来说,由于今年中药材价格整体仍呈上涨趋势,企业毛利率受原料成本变化的影响或较去年更为明显。今年部分常用中药材如白术、白芍、木香等价格出现大幅涨价情况,市场情绪继续高涨,而去年下半年因涨幅过高而回落的当归、党参、甘草等中药材价格也出现了企稳迹象。
财联社记者对中药材集散市场及部分上市公司调研采访后发现,对于有中药材种植基地的企业,在药材价格上涨的情况下产品供应稳定能基本保证,但由于多数企业的多数药材采取以合作方式种植为主,原料采购价格采取随行就市的保护性价格收购,在该药材品种价格上涨的情况下,并不会大幅受益。
李经理告诉财联社记者:“多数大型中药药企的原料储备在采购药材的时候一般都会对价格进行分析,某一药材如果当前价格明显高于正常情况,企业一般是不会做大量采购的,只会根据需求随用随采。”
若当前药企开始启用低库存原料采购策略,一般情况下,高价原料的价格会因需求不旺而缓慢降价,但若该原料价格继续上涨则药企只能被动采购。
企业提价?毁约?还是内卷?
面对中药材价格的上涨,各家公司就不同的产品、市场做出了不同的应对措施。
有上市公司选择了提价,最早是片仔癀(600436.SH)在2023年5月发布了《关于主导产品片仔癀价格调整的公告》,公司表示2023年5月6日起,片仔癀主导产品片仔癀锭剂国内市场零售价格将从590元/粒上调到760元/粒,涨价幅度达到28.8%。
对于此次提价,公司方面表示主要是由于原材料成本的上涨。财联社记者从亳州药商网工作人员处了解到,过去两年片仔癀所需主要原料牛黄价格涨幅明显,天然牛黄每公斤价格从50万元涨至最高180万元,目前小幅回落至150万元附近。
但片仔癀并未对另一以牛黄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安宫牛黄丸进行提价。此前有另一家安宫牛黄丸生产企业工作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虽然牛黄价格涨幅很大,但是公司提价需要考虑到同品竞争对手的情况,如贸然提价可能会影响产品销量。
除片仔癀外,佛慈制药(002644.SZ)也在今年3月宣布,鉴于原材料以及生产成本上涨等原因,对主营中成药产品的出厂价进行调整,平均提价幅度为9%。从公司一季报来看,佛慈制药销售毛利率为31.1%较去年同期的26.66%确有增长,但由于公司是在3月提价,提价对毛利率的提振效果在一季报中尚未完全显现。
图片
一季度毛利率同比上涨部分企业名单(数据来源:上市公司财报)
从公司产品结构来看,佛慈制药旗下主要产品包括复方黄芪健脾口服液、浓缩当归丸、逍遥丸、安宫牛黄丸、六味地黄丸,多为OTC类产品,而京东、淘宝等电商平台公开售价显示,公司产品价格与其他品牌同类产品相比,售价相对较低,毛利率也相对较低。
此外,财联社记者从药房和部分上市公司了解到,有上市公司旗下主力产品价格也有调整。其中马应龙(600993.SH)公司人士表示,公司旗下痔疮膏价格有小幅上涨。也有石家庄市某医疗机构工作人士向财联社记者反映,达仁堂速效救心丸产品近期价格有所上涨。
图片
达仁堂速效救心丸等“七只宝葫芦”产品(图片来源:财联社记者摄)
在中药材价格上涨压力下,部分企业选择了合同违约。上月山东省公布了两批《关于三明采购联盟省际中药(材)采购联盟中药饮片联合采购违规企业医药价格和招采信用评价结果的公告》,多家企业无正当理由拒绝履行承诺事项、拒绝履行购销或配送合同,同仁堂(600085.SH)、ST康美(600518.SH)、振东药业(300158.SZ)旗下子公司均在一般失信/严重失信行为名单内。
图片
图片
山东中药饮片集采失信名单(图片来源:山东省公共资源交易中心)
名单主要涉及品种包括白芍、地龙、白术、牡丹皮、当归、党参等去年下半年或今年涨幅较大的品种。以白术为例,亳州、安国市场统货价格从去年的最低每公斤28元,今年涨至最高170元每公斤。
有业内人士告诉财联社记者,由于此次山东中药材饮片集采并非政府强制,而是微医做的,违约风险较低,因此有药企因为部分饮品成本涨幅过大,如继续供货将造成严重亏损,选择了主动违约。
提价和违约之外,企业还有略显无奈的第三个选择。有上市公司人士表示,涨价可能面临与同品竞争的不利局面,现在只能撑着,不过公司会尽力压缩各种费用。
面对持续走高的药材价格,亳州、安国等一些药材行业专家也开始修正对此次中药材上涨周期的判断——“不断有资金进入,可能还要上涨。”但也有老药商认为,药材的实际需求增长没有那么大,很多药材品种涨价不是需求驱动而是资金推动,药材都囤积到冷库形成了库存,后市跌价风险在不断加大。
(财联社记者 张良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