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大桥施工效率翻番 绵阳“智能建造”秘诀在哪里?

蓝松 赵丞 川观新闻记者 任紫鑫
城市建设如何实现“智能”?5月24日,正在施工的横跨涪江连接绵阳市涪城区青义镇和游仙区石马镇的青石路涪江大桥两端,共有60台步履式顶推设备,在智能控制系统的调度下,大桥桥身每天推进20余米,还能自动纠偏回位。同等建造规模下,传统施工需要30多人,在这里只需3名工程师,效率翻倍。
图片
“工地课堂”现场 绵阳市住建委供图
这是由绵阳市住建委主办的建筑施工智能建造实战大讲堂现场。开设在智能化施工现场的讲堂,吸引了近200家在绵施工企业负责人现场学习。
随着建筑信息模型、机器人等技术运用,绵阳建筑业数智升级有哪些切入点?针对这个问题,来自绵阳市质监站、绵阳交发集团和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的专家、技术负责人现场解答,通过分享先进案例,从加强产学研合作、标准体系和人才建设等方面给出建议。
据中交二航局青石路涪江大桥项目负责人介绍,一座“智能化”项目建设,不仅能推动项目向工业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升级,更能变身一座“课堂”,加快工程应用、产业孵化、人才培养等方面的经验技术推广,共同助力绵阳建筑施工领域智能建造水平提升。
未来,绵阳市住建委将持续开展 “工地讲堂”,将建筑施工数字化升级课程,放在智能化程度高,示范引领性强的工地现场,通过现场观摩讲解演示,带动更多传统建筑企业实现智能建造。
目前绵阳正在起草制定《智能建造项目实施指南》,通过打造装配式建筑、智慧工地等9大主要场景,加快提升绵阳智能建造竞争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