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子想当网红买课被骗10多万,反诈“防火墙”仍需夯实

图片
□ 裘梦依(浙江财经大学)
5月26日,央视曝光了一起关于网课市场的诈骗事件,报道中,浙江宁波的张女士刷短视频时收到私信,对方自称网红孵化基地“客服”,并称只要买499元的课程,就能赚取高额收益,在诈骗团伙设置的多重陷阱下,张女士先后被骗超10万元。最终警方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人,涉案金额流水达1.8亿元。(5月26日《央视新闻》)
近年来,“反诈”一直作为一个高频词存在于我们的生活之中,反诈防骗宣传力度逐渐加强,宣传标语、宣传讲座、宣传节目随处可见。但正所谓“道高一尺,魔高一丈”,随着社会和网络的发展,诈骗分子的手段也逐渐升级,借助社交网站、购物软件、网络游戏等新工具的网络诈骗层出不穷。此次网课诈骗事件更是为我们敲响警钟:全民反诈尚未实现,反诈“防火墙”仍需夯实。而要真正打断网络诈骗的链条,需要我们从个人、平台、法律三方着手,让全民反诈得以落地结果。
对于个人来说,我们难以辨别诈骗分子日新月异的诈骗手法,但不管诈骗分子如何“七十二变”,万变不离其宗,我们只需牢记一点,即天上没有掉馅饼的好事。在这个网络时代,网红成了“高额利润”的代名词,不少人都希望通过当网红来轻轻松松赚大钱。报道中的被害人张女士便轻信了只要购买499元的网络课程便可快速涨粉,成为网红,获取高额利润,甚至在新增粉丝多为“僵尸粉”的情况下,依然选择相信所谓“客服”,一次次支付额外费用。案件中,诈骗分子巧妙地抓住了被害人的贪念,给被害人布下了一张天罗地网。但看似高超的陷阱,其实只要被害人在一开始多思考几个问题便不会行差踏错,即这么好的事为什么要告诉我?如果成为一名网红如此容易,那为什么客服自己不赚取这高额利润?归根结底,作为个人,我们始终要坚持踏踏实实做事,消除贪念,对“免费的午餐”说不。
同时,平台也应该反思,为何这些诈骗分子能在网络平台上如此活跃且不被处理?随着网络的发展,网络平台上鱼龙混杂,正因如此,平台更应加强监管,通过制定更有力的监管机制,运用更先进的技术,让这些假冒“客服”“机构”的诈骗分子无所遁形,最大程度地保护平台使用者的权益,保护其免受诈骗分子的步步诱导,最终掉入陷阱。当然,光靠平台的力量还远远不够,公安、反诈中心、市场监管等部门应齐心协力,建立一套更完善、更全面的监管体系,从源头上掐灭诈骗的火苗。
法律也是促进全民反诈不可缺少的一环,通过健全法律体系,提高执法效率,强化法律监管,从而加大对诈骗团伙的惩罚打击力度。案例中,通过警方的不懈努力,最终抓获犯罪嫌疑人130余人,当场扣押涉案手机189部、电脑145台,冻结银行卡200余张,让该网络诈骗案有了实际进展,有效打击了网络诈骗。但现实生活中,还有许多网络诈骗案件由于案情复杂,仍未得到较好处理,被害人的钱财仍未被追回,因此,有关网络诈骗的法律手段需要进一步增强,通过坚实的法治体系切切实实减少网络诈骗发生频率。
此次央视曝光网络骗局,对所有人都是一个警醒:个人应增强防范意识,平台应加强监管,法律有待进一步完善。相信在各方的共同努力之下,反诈“防火墙”将得到夯实,诈骗分子五花八门的诈骗手法也将无处施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