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叶医探丨安徽省首家公立医养结合老年护理院正式开诊

大皖新闻讯 医为优势,养为特色!5月26日,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老年护理院正式开诊,这也是安徽省首家由公立三甲医院主办的医养结合机构。
值得关注的是,依托于三甲医院优质的医疗资源,当入住老人出现医疗需求时,护理院能第一时间实现医养模式的适时转换。
“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到21%,”安徽省卫健委副主任杨绪斌透露,我省计划到十四五末,实现护理院覆盖全省县(市、区)。
图片
可实现医养模式适时转换
“我们老年护理院的特色在于‘医’,入住的老人一旦出现医疗方面的需求,可以及时转到三甲医院内就诊,给予更加规范的医疗管理。”合肥市第二人民医院副院长沈泌介绍,为了满足失能、半失能和失智等老年人在医疗方面的需求,早在今年一月,合肥市二院就陆续将“病区”搬进了护理院。
据悉,该院目前已经开设了老年医学科、康复医学科和高压氧科三个学科的延伸病房。医生团队覆盖老年医学科、心血管内科、呼吸内科、消化内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康复医学科等多个学科和亚专业。
“延伸病房与医院同质化管理,突出多学科协作诊疗,形成集老年急性病救治、慢病管理、健康促进为一体的现代老年病管理模式。”该老年护理院相关负责人说道,延伸病房可以给予入住老人包含营养筛查、慢病管理指导、康复指导、伤口造口护理、各管道护理等多学科专科护理。
试运行一年床位入住率超八成
经过一年的试运行,目前护理院的总体入住率已经超过80%。床位类型包括养老床位、医养结合的床位等。
今年年初,83岁的母亲因脑梗死伴呼吸衰竭进行了气管切开术,此后,就一直“带管”生活。而骶尾部皮肤压力性损伤,反复肺部感染使宋奶奶的照护和护理变得相当困难。
“这种‘医养模式’适时转换的方式非常好,不仅解决了我母亲的日常照护问题,也让她的疾病得到了及时医治。”宋奶奶的女儿说,在入住老年护理院一个月后,母亲转入了老年医学科延伸病房,医护团队为她制定了包括消炎、化痰、气管护理、压疮护理和营养支持等措施的个性化治疗方案。经过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和护理,宋奶奶的身体状况逐渐好转,肺部感染得到了有效控制,压疮也逐渐愈合,从延伸病房转回老年护理院护理区进行生活照护和护理。
图片
智能化设备实时监测健康数据
对于大家关心的老年护理院的生活条件,记者在探访中了解到,该护理院整体生活环境十分智能化。
“小立,小立,请打开窗帘。”在合肥市二院老年护理院内,入住老人高爷爷话音刚落,房间里的窗帘就缓缓地自动打开。开关灯、打开关闭窗帘、电视、空调……该护理院的智能家具系统,可以实现只要用户发出语音指令,这些需求就都能实现。还有智能陪护机器人每天可以放音乐、陪聊天;入住老人手腕上配备智能手环,每天主动提醒血压、心率等情况;老年人外出散步时,不管在什么位置,都能识别定位。
除了智能定位手环、智能陪护机器人、智能家居系统,老年护理院还配备了天轨系统、智能床垫、智能健康体检亭、智慧路灯等智慧化养老设施,实时监测和分析长者的生活习惯和健康数据,为老人提供更加个性化、便捷、舒适的养老服务。
在600平米的康复大厅,还配备了VR虚拟现实训练系统、认知知觉训练系统、气动阻力训练系统等,满足长者多种康复需求;200平米的中医馆可以开展中医针灸、艾灸、拔罐、足浴等项目;老年活动中心、舞蹈室、声乐室、健身房等硬件设施完善。
图片
护理院将全省覆盖县(市、区)
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安徽省60岁及以上人口1146.9万人,占全省常住人口的18.79%,65岁及以上人口915.9万人,占15.01%,
“安徽已经进入到中度的老龄化社会,根据预测,到2025年,全省65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占到21%,按照国际的标准将进入超老龄化社会。”省卫健委副主任杨绪斌表示,随着老龄化程度的加深大多数老年人存在着多病共存的情况,老龄护理以及老年有关的慢性疾病的护理这个需求越来越大。加快发展老年护理服务是增加老年健康服务供给的关键环节,有利于精准对接老年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多层次的健康服务需求,对推进健康社会建设意义重大。
杨绪斌透露,截止去年年底,全省建有老年护理院109家。“到十四五末,我省计划实现护理院县(市、区)的全覆盖。” 杨绪斌表示,作为安徽省首家由公立三甲医院主办的老年护理院,它的建设为持续推动老年医疗护理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和途径。
“希望合肥二院老年护理院在医养结合的政策创新、医养结合的工作机制创新等方面,做出更多的探索,为全省医养结合工作的推进提供借鉴和经验。” 杨绪斌说。
大皖新闻记者 叶晓 徐琪琪
编辑 陶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