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挑唆,法德互相算计:制裁中国的大棒,连自己人一块敲打了

中欧贸易战,法国担心成为牺牲品
争夺欧盟主导权,法德互相算计
法德相争,美国“渔翁得利”
中欧贸易战,法国将成为牺牲品
高举文明大旗的西方资本,背地里干的依然是谋利的事,表面上处于同一“民主阵营”的欧美,实则也是各怀鬼胎,哪怕是在“制裁中国”这件事上,法国、德国也是在互相使绊、互相挖坑。
图片
5月23日,据美国“政客”新闻网站报道,随着欧盟准备对中国举起“关税大棒”,法国方面开始惴惴不安了,因为法国担心中欧的贸易摩擦升级后,自己的白兰地会成为欧盟对华贸易政策的牺牲品。
而法国的担心并不是空穴来风,随着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展开反补贴调查,2024年年初,中国对欧盟的白兰地展开了反倾销调查。而法国的白兰地占据欧盟出口总量的99%,法国是中国的白兰地进口第一大来源国,中国则是法国白兰地的第二大出口市场,2023年,法国向中国出口了6150万瓶白兰地。中国一旦对欧盟白兰地加征关税,法国基本上就是代替整个欧盟接受惩罚。
图片
就在5月份,中国领导人对塞尔维亚进行了访问,中塞两国自贸协议即将生效,塞尔维亚总统武契奇就专门表示:塞尔维亚的葡萄酒比法国便宜,未来能够以零关税进入中国市场。武契奇可能是说者无心,但法国的酒商们却集体破防了,法国的白兰地对中国来说可不是必需品,如今塞尔维亚葡萄酒商们正跃跃欲试,等于公开告诉法国的酒商:你们要被淘汰出局了!
图片
法国干邑白兰地管理局负责人拉斐尔·德尔佩奇无奈的表示:感觉自己被一些与我们毫无关系的事物挟持了,只需大笔一挥,我们就会被抹去,无论是对法国还是对欧洲来说,这都将是贸易政策的彻底失败。
争当欧盟老大,法德互相算计
而中国为何要针对欧盟的白兰地展开反倾销调查,那就跟法德两国之间的算计有关了。自从英国退出欧盟后,法国跟德国就成为了欧盟综合实力最强的国家,两国都有意成为欧盟的领头羊,掌握欧盟的最高话语权,平时就没少勾心斗角。当年为了往欧盟高层安插自己人,法国与德国进行了各种博弈与利益平衡,比如为了让自己支持的米歇尔担任下届欧洲理事会主席、拉加德担任下任欧洲中央银行行长,马克龙同意支持前德国总理默克尔的“闺蜜”冯德莱恩当上欧盟委员会主席。
图片
法国和德国表面上是盟友,实则暗地里都在较劲,德国虽然是欧盟第一大经济体,GDP总量比法国多了1万多亿美元。但法国却拥有欧洲最全面的国防工业体系,政治影响力也明显高于德国。为了争夺欧盟的最高话语权,马克龙多次呼吁欧盟战略自主,降低对其他国家的依赖,并且这里不仅要降低对中国的依赖,同时也要降低对美国的依赖。
比如在2023年,趁着巴黎航展,马克龙就拉着欧洲20多个国家一起举行“欧洲防空会议”,在会上,马克龙痛心疾首的呼吁欧盟要制定自己的防空战略,不要直接购买美国的防空武器,并且要求构建独立的军工体系,将生产线转移到欧洲大陆。
图片
马克龙这一招就很有心机了,让欧洲各国都不要买美国的武器,保持所谓的“战略自主”,可欧盟大部分小国压根没能力建立完善的军工体系,那怎么办?当然是找法国帮忙啦!法国可以说是欧洲地区唯一拥有完整军工体系的国家,从步枪到坦克、从飞机到导弹、从潜艇到航母全都能自己制造,以后欧洲人买欧洲武器,不能继续让美国佬占便宜了。
所以说马克龙打着让“欧盟独立自主”的大旗,其实有自己的小算盘,那就是不能让美国控制欧盟,而是由法国控制欧盟。可马克龙耍的什么心眼,德国那边再清楚不过了,德国自打二战后,军工业就开始衰败了,虽然也能研发出豹-2坦克这样的精品武器,但是整体军工实力却比法国差远了。但是想让德国人买法国武器,那简直比逼德国人戒掉啤酒还痛苦,法国是什么档次?当年在自己的闪电战面前,法国42天就放弃抵抗了,现在马克龙竟然忽悠德国去买手下败将的武器,德国怎么可能答应。
图片
结果就是德国反其道而行之,不仅不买法国的武器,还加大了对美国武器的采购力度,不仅买美国的防空导弹,还要买美国的F-35战斗机。德国的态度很明显:就算是把便宜让给美国,也坚决不让法国人占便宜!俄乌冲突爆发后,德国将自己的美制爱国者防空导弹援助给了乌克兰,这本来是换装欧洲防空导弹的契机,但德国人偏不,就要继续买美国的防空导弹,偏要恶心法国。
而马克龙又怎么可能咽的下这口气?德国不是率先在欧洲制定了所谓的“对华战略”,准备响应美国对中国“去风险化”嘛,马克龙就来个将计就计。2023年,马克龙就呼吁欧盟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实施“必要行动”,当年9月份,欧盟还未对中国电动汽车正式实施制裁的时候,法国政府就宣布:从2024年1月起,法国将推出新的现金奖励措施,以帮助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旨在支持法国和欧洲汽车制造业与中国对手的竞争。
图片
马克龙的意思很明显,你德国不是要率领欧盟对中国“去风险化”嘛?那就让欧盟先对中国的汽车下手,我法国先起个头。这招的歹毒之处就在于,德国车企在中国有大量投资,并且在中国占据了广阔的市场,中国每年出口到欧盟的汽车,有相当一部分其实就是德国车企在中国生产的,相当于德国利用中国工业成本低的优势,反向开拓欧盟市场了。
结果马克龙现在对中国汽车下手,其实也就相当于间接砍了德国一刀,反正法国车在中国市场早就“节节败退”了,就算中欧围绕汽车进行贸易战,德国的损失也远大于法国。而汽车又是德国的支柱产业,只要能重创德国的支柱产业,何愁法国不坐稳欧盟的头把交椅。
而德国那边呢,很快也嗅到了阴谋的味道,知道法国又冲着自己的要害下手了,于是在今年4月份,德国总理朔尔茨率领豪华商业团队访华,并且没带对华强硬的德国外长贝尔伯克,凸显出德国政府致力于加强与中国在经贸领域展开合作的态度。
图片
在欧盟内部开始讨论是否应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的时候,德国政府第一个站出来反对,朔尔茨表示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也是惩罚欧盟自身。
德国数字化和交通部长维辛警告欧盟不要效仿美国的做法。
德国批发、外贸和服务业协会主席德克·詹杜拉发出警告:欧洲如果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会导致欧洲消费者与企业面临更高的成本。
朔尔茨还在访华期间强调:德方重视维护和发展德中经贸关系,反对“脱钩”,欧洲市场必须与中国汽车展开开放、公平的竞争。
德国政府这态度诚恳的样子,就差直接告诉中国:制裁中国电动汽车是法国的主意,跟我一点关系没有,中国要反击就请瞄准法国下手。
既然是冤有头债有主,那么中国会如何反制法国呢?单纯在汽车领域进行博弈,那肯定没办法打疼法国,那就可以对法国的“拳头产品”下手了,法国的酒商们已经嗅到了危险的味道,将来法国的奢侈品恐怕也不会好过。
图片
当然,也不能单纯因为一件事,就得出德国对中国更友好、法国对中国不友好的结论,这两个国家的行为,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自己的利益。德国虽然不想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是在其他领域,德国对中国下手的时候可一点没手软,比如为了响应“对华去风险”战略,德国就打算直接从澳大利亚进口矿石,直接拉到德国进行加工提炼,而不是像过去那样由中国进口澳大利亚矿石,中国加工出产品后再出口到德国。
德国经济部长更是扬言:如果德国需要选边站,那德国会选择站在美国一边。
图片
而法国虽然在电动汽车这件事上不厚道,但其实法国更愿意加强与中国的关系,反对欧盟过度依赖美国。2024年是中法建交60周年,马克龙也专门发表视频致辞,表示法国将加强与中国的政治、文化、贸易等方面的交流。也正因为有法国在,欧盟始终没有沦为美国的附庸,反而在贸易领域经常与美国发生摩擦,欧洲与美国表面上是盟友关系,但是在法国总统马克龙眼中:美国属于亦敌亦友的关系。法国自始至终,都在防备着美国。
中欧贸易战,美国想“渔翁得利”
而欧盟这次要对中国的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其实也是在美国挑唆带头下进行的,美国既是给中国使绊子,同时也是给欧盟挖坑。目前在电动汽车这条赛道,中美处于领跑位置,欧洲则明显落后,欧洲的电动汽车品牌在中美面前毫无竞争力,甚至强如宝马这样的品牌,他们的纯电动汽车也在中国市场被称为“杂牌”,地位根本没办法与油车宝马相比。
图片
马克龙的做法,其实就是想将中美电动汽车都阻挡在欧洲市场外,给欧洲电动汽车品牌发展的时间。而德国则是欢迎中美电动汽车都到欧洲“自由竞争”,美国的特斯拉也在德国投资建厂。然而美国的打算却是,让欧盟将中国电动汽车挡在门外,让美国的电动汽车占领欧盟市场。为此美国商务部长雷蒙多专门跑到欧盟进行游说,大谈中国电动汽车带来的“威胁”,却对美国电动汽车的威胁闭口不谈,你想想,美国当年连法德领导人都敢监听,他们怎么可能不在销往欧洲的电动汽车上做手脚。虽然德国反对向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但欧盟毕竟是一个联合组织,再加上“美国代理人”、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也支持配合美国对中国电动汽车加征关税,因此未来欧盟对中国电动汽车下手,也只是一个时间问题,唯一的不同就是欧盟加征的关税比例可能没有美国那么大。
图片
等到欧盟将中国电动汽车挡在门外了,那就变成美国一家独大了,再加上欧盟如今在能源方面对美国的依赖越大,欧盟想降低对石油、天然气等传统能源的依赖,就必须采购更多的电动汽车、太阳能等产品。而如果欧盟想降低对美国电动汽车、太阳能等产品的依赖,就要采购更多的美国能源,欧盟无论怎么选,都是被美国拿捏的死死的。所以在法德互相算计的时候,美国则一直在更高的一个层次“渔翁得利”。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