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俊华教授讲授“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2024年5月26日上午,孔学堂举办“生态智慧与生态文明”专题讲座,我们有幸邀请到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创新工程首席专家任俊华教授讲学,主题为“中国传统生态智慧”。本次讲座由贵州大学钟纯老师担任学术主持人。
图片
讲座伊始,任教授给观众朋友们讲述了自己从事生态伦理的研究经历,他认为生态环境是当前生态文明建设中重要的问题,关乎着中华文明发展的历史进程,因为中华文明的历史进程是以生态文明为基础。“生态亡,则文明亡”。面对环境污染的世界难题,有部分西方学者已给出了治理答案,但是任教授认为不能过分强调西方理论而忽视中国传统生态智慧,尤其是儒释道的“生态智慧”。
图片
生态问题由来已久。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说:“究天人之际。”所谓天人关系的探讨就是指生态问题,即人与自然的关系问题。依据党的二十大提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理念,任教授指出儒家的“三才论”、道家“四大论”、佛家的缘起论便是此生态理念的再现。 
儒家历来重视生态的整体性。任教授认为儒家的自然整体观从《周易》发轫,孔子、孟子、荀子、董仲舒确立和发展,到周敦颐、程颢、张载、朱熹、王阳明达到相当可观的高度。其中,任教授重点讲述中国哲学的“天人合一”,认为“天人合一”就是人与自然共生共存的中国传统生态智慧。
图片
道家具有生态文明的理念。任教授认为,老子所言“知常曰明”(《道德经·第五十五章》),就是要求人们要认识自然规律,并按自然规律办事、想问题,才能通达,才能有光明的前途。庄子言:“万物不伤。”(《庄子·知北游》)任教授认为,这就是人与自然万物的生命共同体。“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中庸》)。任教授认为,只有不违背四时运行规律,尊重宇宙大自然的法则,才能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图片
佛家的戒律体现了环保思想。任教授认为,佛家提倡素食、“五戒十善”蕴含着环保思想。比如说,不杀生,不伤害大自然的生命,就是在爱护自然环境。若乱砍乱杀,便会遭受大自然的报复。这便是佛家的因果报应论。此外,佛家还主张“放生”的理念,这能对治“人类中心主义”,防止人类无限度地扑杀野生动物。 
图片
总之,儒释道的生态观蕴含着中国传统生态智慧。任教授认为,要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一定要吸取儒释道三家关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智慧。只有这样,人类才能可持续发展。最后,听众朋友们围绕主题与任教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与学习,讲座反响热烈,取得圆满成功。
来源:贵阳孔学堂
作者 贵州大学 钟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