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欣赏 | 谢德才:瑞塔铺的优质稻

一眼撞上婀娜多姿的稻穗随风抚摸时,我就想写一写桑植瑞塔铺的优质稻了。
这个镇的小溪、东旺坪村,虽都追求稻米粒粒皆香,却有着迥异的风格。
小溪的沿溪坡,村庄藏于山水之间。
图片
这里的田土,泛着淡雅的灰白色,像画家的底布,等待稻种的点缀。
阳光喜欢这里,倾泻温柔,让每一粒稻米浸透日光。
这些稻米,白,如雪。这稻米,曾一度为“贡米”向朝廷贡献。吃一口这米饭,都是那么香,那么软,那么糯。
这里的田,是天然的梯田,高山流水,这田间,不设水渠,全靠天降甘霖,雨水浸田地,水分润土里饱和以后,再也不向下渗透。阳光亲吻过的这稻田,是整个沿溪坡生命的源泉。
东旺坪村,展现的,则是另一种现代农业的风貌。
图片
这里的稻田,机械化作业,覆盖每一道农事流程。尽管现代,但稻米同样香甜可口。
村民们在插秧、施肥、收割的过程中,总能听到欢声笑语。这声音,构成了美丽无比的乡村交响乐。
东旺坪村,不仅以稻米质量著称,还因田园风光成为乡村旅游的佳地。
每当稻谷收割之后,连片的稻田变成了游人驻足的风景线。
这里的人们以稻米为媒,将生活与自然和谐地编织在一起,稻米不仅是食物,更是人们与这片土地之间情感的纽带。
站在这两处丰饶的土地上,无论是古朴的沿溪坡,还是充满活力的东旺坪,都有一种力量,让人们忍不住想深呼吸,将那份被稻香浸润的空气吸入。
图片
这种力量,或许是传说中的田园诗,或许只是简单的,生活的真谛。
在这里,每一粒稻米都诉说着历史的厚重,每一回笑声都传递着希望。人们也愿意在这片被稻香满溢的田野间,找寻生活的意义。
东旺坪与沿溪坡,这两个地方,虽然在农业的手段和节奏上截然不同,但共同维系着一种深刻的文化连结,那就是对稻米的尊重和对土地的爱护。
这种尊重与爱护,转化为每一朵稻花的芬芳,每一粒稻米的香甜。
沿溪坡的稻田,梯田上下起伏,如一幅精细的水墨画,稻穗轻摇,泛起层层涟漪。每当秋风起时,稻田中的稻浪翻滚,金黄一片,如披上金黄色的地毯。这是一种古老的节奏,缓慢而持久,它不仅喂饱一方水土的人们,也滋养了悠久的文化记忆。
而东旺坪村,则是另一幅活力四射的现代农业画卷。
机器在田间来回穿梭,效率与科技的结合,凸显了现代农业的力量。
收获稻子时,东旺坪人唱起了歌,唱出了心中的欢快;跳起了舞蹈,跳成了直抵心灵的稻浪。
无论是古朴的沿溪坡,还是现代化的东旺坪,稻田都是一片片充满希望的田野,孕育出的不仅是粮食,更是文化与生活的交融。
春回大地,田间地头的忙碌,描绘出生命的勃发;夏日炎炎,绿油油的稻田,给大地披上一层翡翠的纱裳;秋风起,金黄的稻田泛起波光;冬日里,编织的稻草人,守望收获与希望。在这循环往复的四季里,稻米不仅是生活的基石,更是连接天地、过去与未来的桥梁。
这里的稻米,是一诗哲理诗,是一篇文化散文。它,不仅是口中的滋味,更是人们心中的风景。在这样的田间地头,行走,每一步都印上了时光的深浅,每一眼都看到了历史的痕迹。
稻田不仅是食物的来源,也是灵魂的归宿。
无论是走进沿溪坡的静谧岁月,还是步入东旺坪的喧嚣生机,都能感受到一种从田野到餐桌诗意的旅程。每一口的滋味里,都融入了风、雨、阳光和村民们辛勤的汗水与期待。这稻米,不仅仅是养分的传递,更是文化与自然的共鸣,是人们与土地深情的对话。正如艾青所说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