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展临空经济拓展“朋友圈”,内陆省份山西怎么干?

“现在是1400套,三期改扩建后有16000套到18000套,我们的灯具相当于翻了十倍,要想正常运作,并将跑道、滑行道等都巡视一遍,我们的运行方式肯定会发生一些转变。”当在140个标准足球场大小的“工作间”与时间赛跑后,太原机场飞行区管理部灯光站班组长乔昱翛时常感慨万分,其工作站的一旁就是吊塔林立的改扩建现场。
为满足日益增长的客货运需求,山西航产集团启动太原机场三期改扩建工程,按照满足年旅客吞吐量4000万人次、货邮吞吐量30万吨的终端目标设计。今年4月底,航站区工程的T3航站楼混凝土主体结构完成约65%;综合交通中心工程主体结构完成约65%。
改扩建后的太原武宿机场将创建首座中国特色中型枢纽“零碳”机场,并以非航+临空经济“双支点”撬动发展。
山西航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阳近日表示,《太原机场空港核心区概念性发展规划》已通过专家审核,并协助山西省发改委完成《山西省临空经济发展规划》。
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是以光伏、中深层地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为基础,以多形式储能、建筑光储直柔、多能互补综合利用、绿电高效消纳、能碳智慧管理为支撑,推动太原机场用能方式实现全面绿色低碳转型的综合性项目。
项目建设预计总投资18.61亿元。其中75%项目资金申请新开发银行主权贷款,目前贷款规划已下发,剩余项目25%的自有资金,将通过组建山西航产新能源有限公司注入资本金解决。
陈阳表示:“该项目是全国第一个区域枢纽及省会级零碳机场建设项目,是全国机场中第一个探索能源、建筑、设施全面低碳化改造的项目,是山西省第一个引入金砖国家新开发银行贷款、单笔外贷金额最大的项目。”
如此重要的工程自然承担着重任,那就是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生态构建。
图片
陈汉辞/摄
临空经济示范区大多以“机场”为“牛鼻子”,依托航空枢纽和现代综合交通运输体系,集聚发展航空运输业、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而形成的特殊经济区域,具有物流便利、设施完善、功能丰富等突出优势。
随着我国航空市场规模的不断壮大,临空经济区也随之蓬勃发展。一些城市通过建设临空经济示范区,打造对外开放的新高地。
2023年7月,国家发改委、中国民航局印发了《临空经济示范区管理办法》,明确机场每年货邮吞吐量达到20万吨,可以启动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创建。
目前,全国已有十多个临空经济区获批成为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第一财经梳理发现,这些临空经济区多以服务区域经济发展为重点,多引导航空、交通以及高端服务等功能区积聚。
比如,首都机场临空经济示范区建设以服务京津冀协同发展为重点,增强国际航空枢纽、国际交往门户和国家经贸口岸功能,推动产业与城市融合协调发展,全面打造港城融合的国际航空中心核心区。
长沙临空经济示范区是全国第七个、中部第一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其依托长沙黄花国际机场,按照“一轴两核三组团”的总体空间布局进行规划建设,即依托磁悬浮串联而成的空铁联动发展轴,打造航空与高铁运输服务“双核心”,建设空港枢纽、临铁新城与星马创新“三组团”。
再比如,杭州临空经济示范区是浙江全力支持建设的空港经济区,以杭州萧山国际机场为核心,打造航空港区、临空现代服务业区、临空先进制造区、城市功能区、生态功能区。其战略定位是,面向全球的跨境电商标杆、亚太国际航空枢纽、全国临空产业高地、生态智慧航空都市。
而内陆省份山西,不靠海、不沿边,临空经济发展规划该怎么做?
第一财经记者了解到,山西省对此相当重视,并密集召开座谈会。“相较于别的地区,我们在时间上是后发的,一定会借鉴别的省市经验,我们做核心区规划时,将邀请顶级力量帮助我们做这件事。”一位参与人士表示,届时核心区周边,大型的服务设施、交通、物流等积聚区都会有。
除此之外,太原机场有一个最大特点,就是离市中心近,包括文旅、酒店等服务业也更有想象空间。
在临空经济示范区“区域性”以及“对外开放”的服务功能方面,山西的空间有哪些?
2023年,山西省机场共运营国内客运航线264条,通航城市80个,运营国内货用航线5条,开通了山西省首条墨西哥城—太原—浦东—芝加哥全货机定期国际货运航线。该航线进港航班为墨西哥城至太原,主要承运水果、冰鲜、配件等货物,出港航班为太原—浦东—芝加哥,承运货物主要为电商件、手机配件、电子烟等。为山西打造内陆地区对外开放新高地和提升外向型经济水平开辟重要通道。
该人士表示,规划方案会让人感受到山西的转变,值得期待。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