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大证券合规管理再遭拷问,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双位数下滑

出品|拾盐士
作者|多面金融工作组
近日,金通灵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连续六年财务造假牵连多家券商受罚一事持续引发关注。其中,光大证券及其2名员工被出具警示函。
此事余波还未过去,5月23日,江苏证监局再次发布关于对光大证券南京分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行政监管措施的决定。
图片
决定详情显示,2018年至2019年期间,光大证券南京分公司下属营业部在为部分客户开通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权限时,未能勤勉尽责,审慎履职,全面了解投资者情况,未有效核实客户提供的资产证明文件和投资经验等材料。
上述情况违反了《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证监会令第130号)第三条的规定。根据《证券期货投资者适当性管理办法》第三十七条的规定,江苏证监局决定对光大证券南京分公司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并记入证券期货市场诚信档案。
值得关注的是,这已是光大证券年内第三次被罚。密集的罚单不禁给光大证券敲响了警钟,提醒其加强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确保业务操作的合规性。
近一年多次受监管处罚
光大证券内控管理问题凸显
据相关媒体报道,中证协近日正在就修订《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准则》征求意见,该《准则》于2020年8月首次推出,此番修订也进一步说明了现存证券从业人员的执业规范存在许多亟待约束的问题。
在前不久的金通灵事件中,光大证券及两名责任人员的监管处罚,就从侧面反映了加强证券从业人员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性。
江苏证监局查明,光大证券在金通灵2018年发行股份购买资产并募集配套资金项目履行持续督导职责过程中,未充分履行核查义务,利用其他证券服务机构专业意见未进行必要的审慎核查,导致制作、出具的2018-2020年度持续督导意见存在不实记载。
作为财务顾问主办人员,光大证券两名工作人员对上述违规行为负有直接责任。依据《上市公司重大资产重组管理办法》《上市公司并购重组财务顾问业务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江苏证监局对光大证券周平、王世伟采取出具警示函的监管措施。
图片
图源江苏证监局官网
经过查询,拾盐士在中证协C类保代名单中发现了这两名违规人员的身影,但未公开披露受罚原因。
图片
实际上,除了开年后三次被罚,光大证券近一年来已多次遭受监管警告,屡收罚单。除了财务顾问业务,还有多项业务被监管关注。
2023年6月,因光大证券作为纳芯微、帝科股份的首发上市保荐机构,在持续督导过程中存在多处违规情形,江苏证监局对其采取出具警示函的行政监管措施。
经查,在光大证券持续督导期间,上述两家公司出现了公告内容与实际情况不符、财务报告内部控制与合规性管理存在缺陷等问题,但光大证券均未发现。江苏证监局认为,光大证券未能严格履行持续督导相关要求,表示将持续关注你公司对江苏辖区内上市公司的持续督导工作情况。
图片
此外,在2023年8月,光大证券一日之内连收6张罚单。广东证监局对光大证券广东分公司出具警示函,对光大证券云浮新兴荔园路证券营业部责令增加内部合规检查次数,并对该公司多名相关责任人采取出具警示函或认定为不适当人选的监管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今年以来监管部门对于券商合规经营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监管处罚频发,从业人员执业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屡次出现,是不符合行业要求的。这不仅对光大证券合规管理提出拷问,也可能会让客户对光大证券的信任度降低。
一季度营收净利均双位数下滑
人员流失加剧薪资不及同业水平
除了合规建设亟待提升,光大证券一季度以来还面临着业绩下滑和人员流失严重的发展现状。
据公开信息不完全统计,光大证券年内已有至少三名高管离职。5月7日,光大证券公告称,因工作调整王忠辞去公司副总裁职务。此外,在今年1月和3月,公司业务总监梁纯良、李炳涛也均辞去相关职务。
资料显示,王忠曾任光大证券固定收益总部副总经理,光大金控资产管理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裁,光大证券副总裁,光大富尊法定代表人等职。光大富尊是光大证券下属另类投资子公司,由光大证券100%持股。
被市场称为“小MPS案”的海容通信收购案即发生在王忠担任光大富尊法人期间,海容通信案发生后,王忠卸任光大富尊法人。而光大富尊参与的海容通信股权项目投资失败,导致光大证券计提超6亿元资产减值损失。
据公开报道,早在2022年11月王忠已提交辞职报告。2023年1月,王忠在光大证券分管的业务领域,开始由其他高管负责,此后其一直处于离任审计状态。并且在公司公告辞职前不久,在公务报销事项中违反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被光大证券内部给予党内处分。
同时,光大证券上海分公司总经理王汗青也已经被免职,后续任职情况目前尚不明确。他曾是光大证券原董事长薛峰任该公司总裁时的秘书,历任光大证券人力资源部总经理、研究所所长,于2022年底调任上海分公司任总经理。
据业内猜测,薪酬的大幅削减、与同行之间的差距拉大,是光大证券高管纷纷出走的重要原因之一。
事实上,光大证券的人员流失,在其2023年年报中也能看出端倪。
2023年度,光大证券员工合计8064名,同比减少477名,降幅为5.58%。主要的业务岗人员中,经纪业务减员361名,投行减员42名,其他业务减少40名,研究人员减少29名。
而从人员流失比例来看,研究人员减少16.57%;财务人员减少12.20%;合规风控稽核人员减少9.56%,经纪和投行业务人员分别减少6.49%和6.38%。
图片
图源光大证券2023年年报
伴随着员工流失的是光大证券2024年第一季度业绩不佳,营收和净利双双下滑。2023年,光大证券虽然营收同比下降,但净利润保持同比增长。而到了今年一季度,该公司营收净利均双位数下跌。
光大证券的主营业务收入主要来自于投资银行、资管和证券经纪业务。财报显示,2023年光大证券实现营业收入100.31亿元,同比下降6.94%,实现归属于母公司股东的净利润42.71亿元,同比增长33.93%。2024年一季度,公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的同比降幅分别为19.85%和28.75%。
图片
据中诚信国际的历史评级报告,2011年光大证券营业收入排名行业第9位,净利润位列第7位,这也是目前光大证券在行业十强的最好成绩。
然而“乌龙指”案发后,2015年光大证券营业收入和净利润掉出了前十。近年来,光大证券的营业收入大体徘徊在15名左右。2019年MPS事件曝光,其净利润一度触底排名第39位。
事实上,2023年是近年来光大证券业绩表现最好的一年,其净利润在上市券商中排名第11位,再度接近历史高位。而2024第一季度的表现,则颇有一朝回到解放前的既视感。
对于光大银行一季度营收净利双跌的原因,行业专家分析认为,近两年来金融市场环境普遍增压,尤其是投资业务,由于市场环境的不确定性,IPO、并购和债券发行等业务均受到了影响,进一步导致光大证券业务收入的下滑,同时其证券经纪业务也受到了市场成交量下滑的影响。对光大证券来说,目前亟需创新业务模式、加强合规管理,同时优化人才结构和激励机制,以改变一季度的颓势,保持2023年的稳定表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