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院75周年 哈医大一院人机“联手”完成黑龙江首例活体机器人肾移植手术

图片
图片
5月19日,哈医大一院泌尿外科二病房王春阳主任、倪少滨教授、焦治兴副主任移植团队应用达芬奇机器人,成功帮助一对双鸭山的母子,实施黑龙江省首例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活体(亲属间)肾移植手术!在机器人腹腔镜精准、安全的辅助下,给予23岁患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儿子重生的机会。目前,母子顺利康复,并于近日出院。
图片
23岁的小新,7年前被诊断为系统性红斑狼疮肾炎,血肌酐进行性升高,血肌酐最高达1000umol/L以上,尿量逐渐减少,诊断为慢性肾衰竭尿毒症期。确诊后,小新一直接受血液透析治疗,但他对透析生活非常不适应。
“如果我的肾能够救活我的儿子,那就拿去吧。”小新43岁的母亲了解到“换肾”是彻底治愈疾病的唯一方法后,抱着一线希望,她们母子找到哈医大一院泌尿外科寻求肾脏移植的机会。在询问中得知直系亲属间可以捐献肾脏,小新的母亲毅然决定捐献自己的一颗健康肾脏为孩子做肾移植手术。
被小新伟大的母爱所感动,王春阳教授在充分了解患者的病情后,决定尽力去帮助这对母子实现她们的愿望。王春阳教授详细向母子介绍了肾脏移植的条件和相关要求。供受双方配型结果符合,供体身体健康,无基础疾病。受体患有系统性红斑狼疮,目前系统性红斑狼疮处于稳定期,移植术后应用免疫抑制剂既可以抑制术后排斥反应,又可以同时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是肾移植的手术适应症。
“相较于公民逝世后器官捐献供肾,亲属供肾具有组织配型佳,冷热缺血时间短,供肾质量高等诸多优势。应用达芬奇机器人还能最大限度充分保证母子手术过程的平安和顺利!”王春阳教授介绍,经过严格的全院会诊及术前讨论,供体和受体符合活体肾移植手术适应症,无手术禁忌症,医院伦理委员会同意为供受双方施行活体肾移植术,黑龙江省卫生健康委员会给予同意手术的回复。
图片
5月19日上午8时,在麻醉科、手术室的全力配合下,泌尿外科肾移植手术团队为母亲行腹腔镜肾脏获取手术。
9时10分,在泌尿外科肾移植手术团队精心细致的操作下,顺利取出完整的左侧肾脏。泌尿外科肾移植手术团队立刻紧张的投入到供肾的灌注和修剪。小新的母亲被送医护人员回病房观察治疗。
图片
9时40分,王春阳教授带领泌尿外科肾移植手术团队,应用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开始肾移植手术。经过1个小时40分的奋战,终于将这颗包含母爱的珍贵、健康的肾脏成功移植进小新的体内。
图片
11时20分,手术顺利完成。术后,小新被送入重症监护病房观察治疗。
图片
“移植成功了吗?孩子怎么样了?”当天下午,小新的母亲醒来后问的第一句话就是询问孩子的状况,这样伟大的母爱让现场的医护人员备受感动。
图片
术后,在泌尿外科医护人员的精心呵护和耐心照顾下,母亲的生命体征平稳恢复良好,术后尿量正常,血肌酐正常,术后第三天拔出引流管出院。小新的术后每日总尿量达到3000ml上下,血肌酐降迅速恢复正常,无排斥反应,手术效果良好。
图片
“母爱是这个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看到他们母子顺利康复,我们医护人员悬着的一颗心终于放下了。”王春阳教授表示本次开展的亲属间活体肾移植术,是黑龙江省内首次通过“达芬奇”机器人辅助技术进行的肾脏移植手术,该手术的成功实施填补了黑龙江省该技术的空白。由于机器人手术具备切口小、出血少、吻合精准、术后疼痛轻等诸多优势,将腹腔镜供肾切除和机器人辅助腹腔镜肾移植手术相结合,有利于降低肾移植手术对捐肾者和受者的创伤,加快术后恢复进程,将成为日后更为推广的肾移植手术方式,为龙江百姓健康福祉做出更大贡献!
来源 | 哈尔滨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作者 | 刘毅文 苑斯淇  
编辑 | 姜恒
责编 | 贾祎曼
审读 | 腾讯政务 
审核 | 卢伟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