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雕塑艺术表现精神传承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邹 锋
图片
重整行装再出发(雕塑) 本文作者供图
雕塑《重整行装再出发》,是北京工业大学雕塑创作团队,以1929年古田会议和2014年古田全军政治工作会议为背景创作的主题雕塑。作品通过一位老红军为新时代革命军人整理行装的情景,将革命前辈的殷殷嘱托与血脉相传的军魂以形象化符号表达,雕刻出两代军人鲜活的艺术形象,诉说着古田精神的思想光芒。
雕塑创作团队在历时半年的创作中,翻阅了大量党史文献资料,绘制了数十幅草图,制作了10余件雕塑小稿,反复思考如何以具体的雕塑形象来更好地表现主题。
创作团队深刻领悟两次会议精神,最终确定以一位穿越历史时空的老红军为年轻军人“整理军装”的雕塑形象,表达“重整行装再出发”的精神意涵。
军装是一种精神、文化和信仰的延伸,凝结着军魂,外化于军人身上。创作团队在经过反复构思与修改,塑造了身着不同质地军装的两代军人形象。雕塑中,老红军饱含关爱,用沧桑有力的大手帮助年轻军人整理军装,细心地为他扣好衣领的纽扣;年轻的军人,郑重地向老红军致以军礼,表情庄严、身姿挺拔,朝气蓬勃。整个雕塑通过长短穿插的泥性线条,将两位军人形象刻画得朴实生动,慈爱的嘱托与勇敢的担当,在无声中仿佛发出振奋人心的回响。
用艺术作品传承红色基因,是艺术工作者的责任与担当。主题雕塑是表现红色主题的一种恰当的艺术形式。雕塑自身凝重有力的塑痕和曲折绵长的线条,形成一种意味悠长的情景叙事。在《重整行装再出发》的创作中,创作团队将新老军人间的红色基因传递,表现为老红军为年轻军人扣好“军装扣子”,这个动作可谓意味深长。
雕塑,是一种立体的艺术表现语言,尤其是具有叙事情节的主题雕塑,对于人物行为动态的表现尤为重要。在《重整行装再出发》中,老红军为年轻军人扣上纽扣的动作,需要创作者对这种动态十分精准的表现。创作团队通过反复模拟和拍摄动作,观察动态和分析变化,通过一次次加与减的雕琢、一遍遍精心的打磨,使得这双泥塑的手渐渐充满了温度,形成了自然舒展的动态塑造。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两代军人间的交流,表现的正是革命前辈向新时代革命军人的殷切嘱托。年轻军人作为坚定信念的传承者,身姿挺拔,焕发着青春朝气。他凝望着革命老前辈,郑重敬礼,表情中流露出崇敬。对于雕塑中的人物形象,创作者虽然采用了高度写实的手法,但通过细致刻画老红军整理军装、年轻人郑重接受并致以军礼的情节叙事,赋予了雕塑内涵丰富的象征意义。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