担心留疤怎么办

来源:解放军报·中国军号
■陈犹白
大家在生活中,难免会发生摔伤、擦伤、烧伤、烫伤等皮肤损伤。创面愈合后,就会留下疤痕。疤痕在临床上称为瘢痕,是机体组织受到损伤后自身修复的产物。引起瘢痕的原因包括医源性因素(手术治疗时遗留的手术切口瘢痕)和非医源性因素(外伤、烧烫伤等引起的瘢痕)。
根据组织学及临床特点,瘢痕一般可以分为以下几类:①表浅性瘢痕。表浅性瘢痕通常是浅层皮肤损伤后形成的。患处与周围正常皮肤颜色有明显差异,不会出现瘙痒、疼痛症状。表浅性瘢痕一般无需治疗, 1年后瘢痕的颜色将逐渐变浅,最终与正常皮肤无显著差异。②增生性瘢痕。增生性瘢痕是较为常见的瘢痕类型,通常是受到较深外伤或手术缝合所致。增生性瘢痕有明显凸起,触之较硬,颜色可分为红色、粉红色或紫色。③萎缩性瘢痕。相比周围正常皮肤,萎缩性瘢痕显得凹陷、萎缩,一般发生于自然愈合的较大创面、痤疮、冷冻或放射治疗后。④瘢痕疙瘩。瘢痕疙瘩是一种病理性瘢痕,有明显凸起,多发生在下颌、胸前、耳垂、耳廓等部位,且易引起瘙痒、疼痛等症状。
皮肤受损后是否会出现瘢痕,主要看有没有损伤真皮层。人的皮肤主要分为表皮、真皮和皮下组织3层。如果伤到表皮层或真皮浅层,一般不会留疤。但患处要注意避光,防止出现色素沉着。如果伤到真皮深层,就可能会留疤。需要注意的是,不能以患处有没有出血判断是否伤到了真皮层。比如日常的擦伤、轻微割伤导致的出血,多数是表皮层的毛细血管出血,恢复后不容易留疤。
瘢痕不仅影响美观,还可能导致瘙痒、疼痛等感觉异常。关节部位的瘢痕甚至会影响关节的活动范围和发育。因此,发生皮肤损伤后要及时对患处进行处理,可有效防止留疤。一旦发生意外创伤、裂伤、撕脱伤等,可及时至整形外科,进行外伤的清创和美容缝合,能最大程度减小瘢痕。
研究显示,感染和炎症是瘢痕产生的主要危险因素。因此,创面愈合过程中,要通过换药预防局部感染,促使创口早期愈合,减轻瘢痕程度。除传统的碘伏外,目前还有很多抗生素类、生长因子类的外用药物,可以降低患处的感染风险,促进创面愈合。使用祛疤产品,也有助于预防瘢痕。创伤或手术拆线后3天左右,患者可以在医生指导下,使用硅酮凝胶、减张器等祛疤产品,预防瘢痕形成。符合条件的,还可根据患处具体情况进行激光治疗,以减小或淡化瘢痕。
(解放军报·中国军号出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