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要环境指示性物种扭尾曦春蜓现身黄山市多地

大皖新闻讯 日前,黄山市生态环境局发布信息称,自黄山市生物多样性本底调查工作开展以来,调查人员在休宁县、祁门县和黄山风景区等多地发现重要环境指示性物种扭尾曦春蜓稚虫及成虫。
扭尾曦春蜓(学名:Heliogomphus retroflexus)是春蜓科、曦春蜓属昆虫,作为《国家重点保护野生动物名录》中仅有的两种蜻蜓之一,被列为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扭尾曦春蜓是一种小型春蜓,虫体黑黄相间,在安徽省内分布于宣城、池州以及黄山地区。扭尾曦春蜓虫体黑黄相间,多栖息于开阔溪流环境。其稚虫生活在溪流中,多为深褐色,外形扁平,以便模仿枯叶以及在石缝中藏身。
这种蜻蜓在生态系统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对于维持水生态的平衡具有一定作用。作为一种溪流蜻蜓,扭尾曦春蜓分布受温度、水质、水流速度和水生植被等影响很大,对水环境变化极为敏感,成虫在羽化地点附近生活,其捕食,栖息、交配和产卵的场所又与周边的植被息息相关,因此是一种重要的生态环境质量指示物种。
近年来,受极端气候影响,我国多地的蜻蜓种群出现了严重缩水。此次扭尾曦春蜓在黄山市多地现身不仅彰显了黄山市丰富的生物多样性,也佐证了黄山市生态环境质量的持续改善。
图片
图片
大皖新闻记者 吴永泉 通讯员 黄环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