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建斌:100亿吨农林生物质用于气化多联产可满足我国全年用电

新京报贝壳财经讯(记者陶野)5月26日,2024国际零碳城市乡村与零碳建筑大会暨技术设备博览会(简称“零碳大会”)开幕。零碳大会主论坛上,南京林业大学教授、博导周建斌分享了多年来对建筑及城市木废料向固碳生物质新能源转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周建斌表示,生物质能源化利用势在必行。
图片
图/IC
周建斌指出了当前生物质增加的严峻形势,生物质生生不息,赖以生存的农业、林业等废弃物逐年增加;生物质如不利用后果严重,腐烂发酵产生甲烷,其温室效应是二氧化碳的20多倍,并引发森林大火,造成人员伤亡、环境污染、财产损失;枯木每年释放400亿吨二氧化碳,相当于化石燃料1.15倍。
为此,南京林业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生物质气化多联产工程研究中心技术团队研发了一种生物质固碳气化多联产技术。该技术不需要外加能源,也不需要添加任何化学药品、助剂、添加剂等。生物质可燃气可以替代煤炭或天然气用来发电,也可为工业园区、企业、城镇居民住所或大棚等供热。
会上,周建斌做了测算,如果将100亿吨农林生物质用于气化多联产技术与产业,可发电约8万亿度(我国目前年用电约8万亿度),减排二氧化碳约60亿吨,同时生产生物质炭20亿吨,固定二氧化碳约60亿吨,总减排二氧化碳约120亿吨,相当于我国全年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这对我国甚至世界清洁能源、节能减排、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生物质炭具有发达的孔隙结构,较大的比表面积,特异的表面官能团,同时将土壤中紧缺的氮、磷、钾、铜、铁、钼等元素返回到土壤中。炭基肥有利于提高农作物的产量和品质,减少化肥用量30%以上,生物质炭基肥和液体肥的使用实现了传统化肥和农药的减量,如将10%-30%的生物质炭和生物液添加到肥料中,按照我国每年肥料用量7000万吨计,每年可减少肥料用量1400万吨,将大力促进农业的绿色、循环及可持续发展。
编辑 陈莉 校对 卢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