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片神奇的叶子”背后,中国的客来奉茶和日本的一期一会有什么样的渊源

图片
发源于古老的东方大国,“一片神奇的叶子”在时间的长河中历久弥香,以沉淀了数千年的饮茶智慧丰富着人们的精神世界。5月26日,《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作者杨多杰来到钟书阁绿地缤纷城店,与读者共话茶汤的“味外之味”,分享古代文人雅士的茶思茶事。
图片
分享会现场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是茶文化学者杨多杰结合多年茶诗研究及教学经验,对蕴藏于茶诗中的茶之由来、茶之讲究、茶之品格的全面解读,由上海交通大学出版社出版。从种茶到茶碾、茶硙等碎茶方式,再到焙茶、煎茶、点茶等不同朝代的各色制茶技法,一杯茶汤诞生过程中的种种工艺,尽显于茶诗之中。宫廷茶宴、禅院茶会、茶百戏等茶事情景,“贵洁不贵华”的茶盏烧制及遴选标准,包括茶农贸易之细节,也经由茶诗再现。
书中精选白居易、苏轼、陆游、范成大、杨万里、文徵明等无数爱茶人创作的四十余首茶诗,展开详细释读,并辅以注音、字帖的形式,力求帮助读者全方位了解中国茶文化。
《跟着古人学品茶:中国最美茶诗》
活动中,杨多杰细致解答了读者关于茶诗与品茗的疑问,给茶友带来一堂别开生面的茶文化课。谈及从茶诗的角度挖掘茶文化之初衷时,杨多杰表示:“同为中国千年茶文化的承载者,较之茶书,茶诗拥有更庞大的体量与更丰富的内容,可谓中国茶文化的‘敦煌藏经洞’。茶诗不仅有资料性,更有艺术性。中国古代的文人雅士在组织参与茶事活动的同时,也用诗歌书写着饮茶生活的感受与见闻。希望这本书带领读者从诵读茶诗出发,先享受一番茶诗的韵律之美,再在了解诗人生平及写作背景的基础上,细细品味诗人手中那一杯茶汤,学会制茶、泡茶、品茶、懂茶,让各位爱茶人知其然并知其所以然。”
如今,爱茶人论茶时,常常提及“茶道”二字。茶道起源于我国,并以其广泛的影响力传遍九州四海。杨多杰从茶诗出发,为读者介绍何为茶道,以及中国茶道是如何传到日本并衍生出日本茶道的。“我国最早提及茶道的诗歌,是唐代皎然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我国茶道还有‘客来奉茶’的讲究,南宋杜耒的《寒夜》便是一个典例。由于古时通信不便,古人尤其珍惜好友的每一次来访,表达这份惊喜之情的便是主人为客人奉上的一杯茶汤了。因此,客来奉茶是最走心的茶事。值得注意的是,日本茶文化中有名为‘一期一会’的理念。此处的‘期’指的是一生的时间,而‘会’指的是相会。可见一期一会也好,客来奉茶也罢,无不是对人与人相遇之不易的感慨,是中日两国茶文化在待人之道上的共识。”
论及对茶诗研究及茶文化传承的未来,杨多杰感慨:“说起茶诗研究,‘中国传统制茶技艺及其相关习俗’虽已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但现今的‘茶非遗’项目较偏重于‘制茶’内容的表述与保护,而在种茶、采茶、碎茶、茶盏等与制茶相辅相成的其他工艺上仍存在不少研究空白,亟待更多茶学工作者补足。中国茶文化知识宝库——茶诗,如明代高启的《采茶词》、北宋黄庭坚的《双井茶送子瞻》等诗均能为这些研究提供史料支撑。”
杨多杰希望,通过自己的研究、写作让更多读者了解中国历代茶诗背后的故事,因此更加喜爱中国茶文化,将这一中华传统文化的精髓传承下去。“同时,我也将紧跟时代潮流,继续借助互联网形式传播茶文化,让这片‘东方的神奇树叶’中蕴含的中国智慧走进人们的生活,在当今社会焕发出新的生机与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