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中国行丨黄溪古婚联:含蓄的字眼,赋予无尽的浪漫与力量

图片
(中方县黄溪古村农家用木版制作的古婚联。)
古村遇古联
日前,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在中方县发现的一副古对联,让人耳目一新,字眼含蓄而意境隽永。
该联是怀化市诗词楹联家协会党支部书记、湖南对联文化传承人易延凤在中方县黄溪古村参加采风活动时发现的。该联挂在一农家堂屋神龛两侧,由木版制作,年代久远,略显斑驳,但字迹仍然清晰:“良缘夙定,画眉喜有临川笔;佳偶天成,举案欣看德耀妆。”
“这副对联看上去有些‘年纪’了,对仗工整,用典确切,联意深远。”易延凤当即拿出手机拍了下来。
他解释说,这是一副婚联,对联的上下比前半部分出自《幼学琼林·婚姻》中“良缘由夙缔,佳偶自天成。”古今婚联引用者众多。“画眉”对“举案”,“临川笔”对“德耀妆”,这4个典故对得好,又很切合夫妻爱情。
“画眉”与“举案”
画眉,女子面饰的常见现象,但在西汉时,京兆尹(首都行政长官)张敞画眉的故事成为有名的历史典故。他很宠妻,妻子幼时受了伤,眉角有了缺点,所以他每天替他的太太画完眉后,再去上朝。
不料这些小事被别有居心的人据为话柄,在汉宣帝面前告发他行为轻浮,有失大臣的体统。一次,汉宣帝在朝廷中当着大臣的面问起张敞这件事。张敞回答说:“闺房之乐,有甚于画眉者。”
意思是“我听说夫妇之间,闺房之内,还有比画眉更亲昵的事呢。皇上,您只要问我国家大事做好没有,我替太太画不画眉,您管它干什么?”
汉宣帝听后笑了笑,没有责备他。后来张敞继续每天都为妻子画眉毛,而且技艺十分娴熟,画出的眉毛十分漂亮,汉宣帝为此将他们树立夫妻恩爱的典范,后世以此为典,津津乐道。
后人根据这个典故提炼出“京兆画眉”这则成语,也作“张敞画眉”。
举案齐眉出自南朝·宋·范晔《后汉书·梁鸿传》,指妻子孟光给丈夫梁鸿送饭时把托盘举得跟眉毛一样高,以表示尊敬。后形容夫妻俩夫妻互相尊敬。
“画眉对举案,两个动宾结构的词组,不管从词性、词义还是平仄来看,都很工整,刻画出了夫妻之间的恩爱。”易延凤分析道。
“临川笔”与“德耀妆”
“临川笔”最早出自王勃的《滕王阁序》,指谢灵运的文采和王羲之的书法。临川是一个很有名的地方,人杰地灵。
据传说,张旭曾经在临川阁作画,却始终画不出自己想要的效果,于是他决定借鉴南禅寺墨宗画风,用墨作画。他将笔水灌进墨汁里,挥毫用力,一张美丽的画作便轻易呈现出来。人们看到这幅画作,都称之为“临川之笔”。
再后来,临川出了王安石,当了丞相,让“临川之笔”有了创新求变、齐家治国的特质。
明代从临川走出的戏曲家汤显祖,以“神来之笔”作出《牡丹亭》等经典戏剧作品。
“所以说,临川笔有着丰富的内函,赋予高雅、创新、成家立业的巨大力量。”易延凤介绍,“以临川笔画眉,给新婚家庭增添了无限的力量与美好的憧憬。”
值得注意的是,德耀妆不是指非常漂亮的衣服,而是志同道合的灵犀。
相传,东汉时期的梁鸿,字伯鸾,是一位名士,与妻子相敬如宾,举案齐眉的故事广为流传,成为夫妻恩爱的楷模。
许多人都很敬重梁鸿的人品,争着想把自己的女儿嫁给他,梁鸿一个一个地都回绝了,一直没有娶妻。同县孟家有一个女儿。身体肥胖,容貌丑陋,面色黝黑,可是力气很大,能把石臼举起来。由于她过于挑剔,三十岁了还没选好配偶。父母问她:“你到底要嫁给什么样的人呢?”孟女回答说:“我要嫁给德行文才像梁伯鸾那样的人。”这话传到梁鸿的耳朵里,他立刻下聘礼,求娶孟女为妻。
孟女自然十分高兴,让家里人准备陪嫁,都是布衣、麻鞋等家常衣着和耕种、纺织的种种工具。等到出嫁那天,才盛装打扮走进梁家。婚后七天,梁鸿不和孟氏讲话。孟氏感到奇怪,又感到委屈,问道:“不知什么地方有所得罪?”
梁鸿说:“我所求的妻子是穿粗布衣服、能吃苦的人,这样的人才能和我一起艰苦奋斗。现在你身上穿着精美的丝绸衣服,脸上浓施粉黛,这种样子正是我不愿看到的,所以感到失望。”
“妾只是试探一下夫子的好恶,观察一下夫子的志向。既然如此,妾当换装。其实,妾早就备下了你想看到的服装。”
于是,孟氏把头发梳成椎髻,穿上粗布衣服,开始操持家务劳作。梁鸿一看,颇为高兴,称赞道:“这才真正是梁鸿的妻子,这是能侍奉我与我偕老的人。”
说罢,他给妻子取名叫孟光,字德曜。“德耀(曜)装”便如此而来。
此后,他们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每当梁鸿回家时,孟光总是托着放有饭菜的盘子,托得跟眉毛齐平,恭敬地送到梁鸿面前,以示对丈夫的尊敬。而梁鸿也很有礼貌地用双手去接。
故事中的梁鸿选朴素的孟光为妻,两人共同劳动,互助互爱,婚姻美满,堪称典范。
“举案欣看德耀妆,寓意男方欣喜地找到了理想中的妻子。”易延凤说,“上联讲丈夫有‘临川笔’为妻子画眉,下联中妻子看‘德耀妆’为丈夫举案齐眉,双方心心相印,比翼双飞,实为令人羡慕的一对夫妻!”
( 怀化日报全媒体记者 谌孙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