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村里的孩儿”乘着音乐的翅膀“飞”

“就是想为孩子们做点儿啥,”这是李平成为特岗教师进入乡镇小学最初的朴素愿望。李平是安达市任民镇中心小学教师,今年,李平荣获第28届中国青年五四奖章。有志青年扎根在农村,用自己的青春力量为乡村教育事业贡献力量。此前,他曾荣获“全国优秀特岗教师”“中国好人”“黑龙江省青年五四奖章”“黑龙江省十佳青年好网民”“中国青年好网民”等荣誉称号。
图片
李平和音乐班的孩子在一起
李平,1993年出生,2015年成为一名特岗教师,成立“村里的孩儿”音乐班,让学生们乘着音乐的翅膀飞。 
“暖阳下我迎芬芳,为家乡把歌唱,黑色的土地多么宽广,养育了我成长。北方姑娘的小倔强,它代表着坚强,小伙子生活的向往,勇敢追求理想。”这首由李平组建的“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演唱的改编歌曲一经发布,迅速火遍网络。歌词励志、曲调是流行歌曲,经过“村里的孩儿”纯真质朴、充满乡土气息的演唱后,被网友熟知,赢得点赞声一片。
回想起最初成立音乐班的时光,李平和孩子们的故事一幕幕闪过。
“作为一名乡村教师,和孩子们接触久了,我发现有些孩子特别有音乐天赋,对歌唱和弹奏有着浓厚的兴趣……”李平说,但是这些孩子中有的甚至没有走出过小小的村庄,更别说专业的兴趣培训了,大多数孩子连乐器都没有碰过。为了让更多热爱唱歌的孩子能有系统学习音乐和乐器的机会,也为了让更多的人能关注到乡村教育,李平产生了组建一个音乐班的想法。
图片
李平教孩子乐器
2019年3月,“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成立了,李平为音乐班设计了logo,由大写的字母C和一只小鸟组成,寓意着村子里的孩子们能够像鸟儿一样展翅飞翔,飞出小村庄,去追逐人生梦想。自从“村里的孩儿”音乐班组建以来,李平从每月仅有的2000多元的特岗教师工资中,拿出钱来给音乐班购置乐器。为了节省开支,把钱更多用于教学上,李平每个周末都跑去二手市场或者琴行去收购二手吉他等乐器,几年来音乐班的乐器积攒了不少。李平根据每个孩子的特点,编写辅导教材、制定活动计划,尽最大努力因材施教,满足每个孩子的音乐梦想。对特殊家庭孩子和留守儿童更是注重思想引导、情感培养、生活关心,用音乐激发孩子们爱祖国、爱家乡、爱学习、爱生活的热情,让他们感受音乐带来的快乐,让他们健康成长。
看着孩子们一天天进步,一天天唱得更好,李平有了新的想法,那就是“让声音飞出去”,他要把孩子们最好年纪最动听的歌声留下来,记录孩子们的成长。“在网上注册视频账号,希望通过自媒体优势来宣传家乡的教育和正能量,也让孩子们有更多的展示机会。”李平说,但在教唱的过程中,他发现有些歌词不适合孩子传唱,他和张雨老师就修改歌词,加之流行的元素,培养孩子们热爱祖国,童心向党。“村里的孩儿”成名了,2021年12月,还曾受邀参加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综艺频道《星光大道》栏目,李平带领乡村的孩子们登上央视舞台,获得“星光大道”周冠军。
图片
舞台表演
有人说,“村里的孩儿”音乐班歌声淳朴,唱出的音符美妙,是中国版的《放牛班的春天》。
“如果把我们党的光荣传统与音乐教育相结合,会起到什么样的效果?”于是他和张雨老师就修改歌词,让那些正能量的歌词借助优美的旋律流淌到孩子的心里,引导孩子们热爱祖国童心向党。流行歌曲《孤城》的歌词是这样改写的“月照入心头,红船坚定的眼眸,怀念我们革命先烈永不朽,誓言在耳边,在心间,用生命坚守,铭记历史,我们永远跟党走。”伟大的红船精神从此植根这些孩子们的心田,并以一种耳目一新的方式广为传播,成为了佳话。这几年,李平先后改编创作《半生雪》等近30首流行歌曲,并把演唱和记录孩子成长的视频上传网络平台,让这些经过二次创作、充满正能量、融入大量“家乡元素”“爱国教育”的作品火遍全国。
2023年9月,李平作为全国优秀特岗教师巡回报告团成员,在全国5所重点师范大学里分享他和孩子们的励志故事,引导广大青年学子积极投身乡村教育事业,服务乡村振兴发展,鼓励更多中国青年在新时代展现新作为,在奋斗中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青春榜样,李平带着“村里的孩儿”乘着音乐的翅膀飞,歌声飞扬!
(图片、视频由受访者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