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首次实现11.6米吃水海轮出口

现代快报讯(通讯员 宁海宣 张越 记者 李娜)现代快报记者了解到,5月26日上午9点,在南京海事局的维护保障下,新加坡籍“艾奥尼克”轮从南京港新生圩港区成功开航前往巴西,这是南京首艘吃水达到11.6米的出口船舶,标志着南京港出港船舶吃水也从11.36米提升至11.6米,在南京加快区域性航运物流中心建设上迈出了坚实一步。
图片
据中钢船代工作人员介绍,“艾奥尼克”船长229米,船宽32.26米,本次共装载来自安徽、湖北、江苏三省的5.7万吨化肥,货物总价值2100万美元。自南京市启动进出南京港船舶吃水提升工作以来,南京海事局作为区域性航运物流建设中航运相关任务的主办单位,积极开展11.6米吃水船舶进出南京港实船试验工作,已先后保障5艘11.6米船舶安全靠泊南京港,本次将出口船舶吃水提升至11.6米将有效降低外贸企业物流成本,增强南京大宗散货货源积聚能力,对南京外贸经济发展,巩固和提升南京长江中下游江海转运主枢纽港地位具有重要意义。
图片
“11.6米船舶出口与进口相比,水上通航安全风险相对较高。主要因为长江江苏段下行未设置推荐航路,受航道和水流影响,大小船舶互相挤占航道资源,11.6米深吃水船航行和避让空间进一步被压缩。其次船舶出口顺流航行比进口逆流航行操纵性能较差,船舶航速航向更难控制。”南京海事局指挥中心副主任杨朝晖介绍说。
当前正值汛期,长江水量增大,流速加快,对深吃水船舶的航行技术与安全保障措施是重大考验。为有效保障“艾奥尼克”安全出口,开航前,南京海事局组织执法人员对船舶关键性设备实施安全检查,确保船舶适航;协调南京引航站资深引航员实施引航,并给予航路选择权,同时组织驾引人员认真学习通航安全保障方案,确保船舶遇到突发情况时,能够迅速有效应对。开航后,南京海事局还抽派专人随船,协调长江下游沿线海事部门实施全程跟踪维护,保障交通组织及时有效;调派南京港集团拖轮全程吊尾随船至江阴,航经下游复杂航段时增加拖轮助航;通过全要素水上“大交管”信息化系统,帮助船舶实时获取航道、气象、水文等信息,辅助船舶决策。
图片
为保障海轮的高效优质装载,南京港新生圩公司科学制订单船作业预案,根据客户需求,采取驳门自卸门船等4种作业工艺,作业过程中,严格遵守货运质量标准,并安排管理人员24小时不间断对作业现场进行巡视,确保无错装、漏装问题。
11.6米吃水船舶实现在南京港常态化靠离泊,不仅显著增强了南京港的硬实力,同时为南京进出口贸易提供了强大的物流支撑,有力促进南京经济的外向型发展,提升南京创汇能力。下一步,南京海事局将持续强化主角和担当意识,加快推动进出南京港船舶最大吃水提升至11.8米。
(通讯员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