墨虾糖艺、微刻名著、龙龖龘……山东文创“顶流”荟萃深圳

第二十届中国(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吸引了3076家政府组团、文化机构和企业以及302家海外展商参展,线上线下共展出文化创意产品超12万件。在这里,传统与潮流、活力与创意、底蕴与魅力互相成就。山东展区也刮起“国潮风”,诸多文创产品、非遗手造集中展售,彰显文化“两创”的勃勃生机。
图片
虾身晶莹剔透,虾节、触角、虾足伸展的姿态栩栩如生,让人爱不释手。“这是琉璃吗?”“是水晶吧!”观众之间的对答让来自青岛的糖艺师崔久祥忍俊不禁,他介绍,这是糖画《墨虾图》,用白砂糖、墨鱼汁制作而成,《墨虾图》的灵感源于国画,把水墨渲染融入糖塑技艺,凸显国风审美意境。
作为童年回忆的糖画,摇身一变成为艺术品,背后是长时间的摸索。白糖需要加热多久、何时调色塑形……制作糖画的最佳节点用秒来计算,需要审美,也需要大量的练习。崔久祥是90后,但是练习糖画却已有9年时间。第一次来到深圳文博会,他就收获了好几个合作意向,“有家研学机构确定要合作,还有一些企业希望用糖画来给他们的产品作创意推广。”
图片
一批年轻人爱上“老手艺”,让非遗技艺焕发新生。济南“90后”非遗传承人吕纪凯传承发展花丝镶嵌技艺,完美复刻二龙九凤一品诰命冠,为老手艺注入年轻态;省级非遗项目“昌邑同文堂毛笔”第五代传承人朱鹏杰另辟蹊径做精品笔,把毛笔带进上海进博会、澳门高品会……
此外,通过拼接架构传达着和平合作、开放包容的滕州“鲁班天工”鲁班锁,把卡通形象融入传统剪纸创作的德州建志剪纸、可以根据客户喜好随时换装的布老虎“布妞”等,都传达出山东人着力推进文化“两创”的不懈努力,不断把传统文化和民间艺术融入百姓日常生活的丰富场景。
图片
每平方厘米最多能刻908个字!临沂的微刻艺术家张翼老先生第二年参加深圳文博会,带来了微刻四大名著。当下,多数大家都以楷书进行微刻创作,张翼却用较有难度的草书一气呵成,将齐鲁故事、中华传说广为传播。“通过文博会,我的微刻作品让更多人知道了。去年,我跟文交所客商达成长年拍卖合作协议,今年与北京等地的客商达成了意向合作。”
图片
本届文博会首设“文创中国”展区,汇聚文创“顶流”,打造文博故宫文创、北京工美造办、景德钰青、字在等300余件文创产品。其中,各类萌态十足的软陶泥塑手办引发购买热潮,这是来自淄博一家名叫“小虾米”的软陶工作室出品的文创手办。
参展商周荣良介绍,他们以多款价位为39元的入门款吸引观众,连日来订单不断,日均销售量超万元,其中,火爆全网的“龙龖龘”软陶泥塑最为畅销。“龙龖龘”系列作品,以胖乎乎、奶萌萌的形象,吸粉无数,推出三个半月的时间里,共拿到2.6万个订单。
(大众日报·大众新闻客户端记者 赵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