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2》看似口碑崩了,实则开辟权谋剧新套路,收视说明一切

张若昀的《庆余年2》已经上映多日了,从上映开始,这部戏就一直保持着高热度,观看的观众不计其数。
不过,相比于《庆余年》的高收视率与高口碑,《庆余年2》的口碑略微有所下降。
主要原因还是这部戏等了五年才出来:五年磨一剑,观众的期待太高,所以《庆余年2》有些没有让所有观众满意,也在情理之中。
图片
然而,随着剧情的推动,我逐渐发现了一个“奥秘”:《庆余年2》的境界,远超《庆余年1》,导演孙浩,是真的在五年磨一剑。
《庆余年2》的口碑为什么有些下滑?
图片
其核心原因是开局的几集太搞笑了,无论是范思辙的“憨憨属性”,还是范思辙再遇郭保坤,这对“卧龙凤雏”的碰面,还是开局的“范闲死了”得想办法活过来,以及北齐大公主到了庆国后的“神操作”。
几乎每一集,《庆余年2》都笑点云集,让人忍俊不禁。
图片
兴许有人好奇:既然《庆余年2》这么好玩,这么好笑,咋还会口碑下跌呢?
有时候,成也萧何败也萧何的不止有韩信,还有电视剧。
首先,《庆余年》是一部包含了未来、武侠、轻玄幻、权谋等多元素的“原著小说”改编,虽然在原著中也有笑点,但没有这么密集,而是像《庆余年1》一样,有笑料,但更多地是在武打、权谋、智斗等板块展开。
图片
但《庆余年2》开局就在“整笑料”,且笑料不断,大有整成“喜剧”的趋势,这样的剧情,的的确确更好看了,也更下饭了,可这样的剧情,却也让那些期待了这部戏五年之久的“权谋爱好者”不喜欢了,口碑下滑情理之中。
图片
当然,以上的观点都基于一点:还没有看懂《庆余年2》。
其实《庆余年2》真的已经深谙了“喜剧真相”。
周星驰说:喜剧的内核是悲剧。
《庆余年2》真的就是这样表达的,看似喜剧的背后,实则全都是悲剧以及权谋下的无力感。
毫不夸张地说:《庆余年2》才是真正的权谋天花板,找到了权谋剧新套路,喜剧与权谋并不冲突。
图片
随着《庆余年2》的剧情展开,死的人越来越多,卖菜的“老金头”,还有那个就因“该死人”了就被二皇子的人打死的“抱月楼姑娘”,以及上线没多久,就被杖毙的赖御史。
随着一个又一个人的死亡,《庆余年2》的权谋才真正开始显山露水,且一开局就是“王炸”的那种。
无论是这些人的死,还是陈萍萍的“贪”,无外乎一个字:皇权至上,皇权不可侵犯。
图片
权谋?
智慧?
拜托,这是一个架空的古代,还没有“众生平等”的概念,皇权就是至高无上的,谁触碰就得死。
这就是《庆余年2》的核心,赖御史为什么死?
图片
督察院与鉴查院不能联手,这是两个机构,只有这俩个机构相互争斗,庆帝才能稳坐江山,可赖御史为了“万民伸冤”,于是就去找了范闲,从赖御史做出找范闲的决定开始,他就必死无疑了,即便赖御史弹劾过范闲,也不喜欢范闲,即便赖御史的初心是“为了万民”。
但是……这些,都不足以拯救赖御史,只因鉴查院与督察院不能联手,在皇权的心中,皇权的稳定是最重要的,其余的都不重要,包括天下的百姓。
图片
看懂了赖御史的“死”,才能看懂《庆余年2》的权谋与宫斗。
真的,与这部戏相比,过往的那些权谋都是小儿科了。
《庆余年2》才是真正的拍摄出来了,世人面对皇权的无力感,哪怕是看似金手指全开的范闲,也不过是皇权下的一颗棋子。
照着目前这个规格与内核去拍,《庆余年2》很有可能成为又一部神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