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经热评|史上最严减持新规落地 有望推动市场更加公平公正

每经评论员 王砚丹
5月24日收盘后,证监会正式发布《上市公司股东减持股份管理暂行办法》及相关配套规则。根据证监会新闻稿,减持新规将原有的规范性文件上升为规章,并针对市场反映的突出问题完善了相关内容:一是严格规范大股东减持,明确控股股东、实际控制人在破发、破净、分红不达标等情形下不得通过集中竞价交易或者大宗交易减持股份;二是有效防范绕道减持,明确因离婚、解散、分立等分割股票后各方持续共同遵守减持限制;三是细化违规责任条款,明确对违规减持可以采取责令购回并向上市公司上缴价差的措施,列举应予处罚的具体情形。
虽说早在4月12日,证监会已就该新规初稿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但它真正落地,仍引起了市场各方广泛关注,被称为“史上最严减持新规”。
笔者认为,新规之所以备受市场关注,本质在于它立足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将推动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尤其是对多年来“关键少数”利用优势地位和规则漏洞攫取巨额利益进行封堵,并制定了相应惩戒措施。
今年4月的“中核钛白案”即是“关键少数”违规变相减持、损害中小投资者利益的典型。根据证监会调查,中核钛白实控人王泽龙及其朋友洪浩炜通过衍生品交易安排,实质参与非公开发行,并以市价融券卖出,提前锁定与非公开发行股票折扣价之间的价差收益,变相规避限售期规定,违反相关规定。期间,中介机构中信中证资本、中信证券、海通证券参与其中,扮演了重要角色。
从二级市场表现来看,中核钛白定增后至今,业绩乏善可陈,股价最大跌幅超过50%,最受伤的仍是公司众多中小投资者。
更关键的是,类似案件损害了中小投资者对上市公司与A股市场的信心,甚至助长了投机氛围。试想当投资者无法判断上市公司推出融资项目是为了圈钱还是真正为了公司发展,又如何能安心长期持有?
大股东、实控人等“关键少数”掌控着上市公司的发展,享受了二级市场流动性溢价带来的回报。归根结底,“关键少数”的利益来自制度红利与中小投资者的信任。“史上最严减持新规”作为资本市场制度改革的组成部分,它的正式落地不但规范了“关键少数”的减持行为,全面封堵各类“绕道”减持通道,加大了违法成本,更可以倒逼“关键少数”将重心放到上市公司经营发展,以优良业绩提升上市公司市值上。因此,新规落地不但有利于维护市场交易秩序、促进市场更加公平公正,对提升上市公司质量同样意义深远。
市场信心修复和重塑是一个系统性工程,注定一波三折。但随着一系列活跃资本市场措施的一一落地,有利因素正不断聚积,A股正慢慢为长期牛市筑牢地基。
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