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闭幕

图片
5月17日至26日,上海市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在上海市群众艺术馆上海星舞台举行,4个艺术门类、163个群文原创作品同台竞演,成为每年一度的群文创作“大阅兵”,同时也是全市群文创作人聚首的盛会。由于明年是群星奖年,作为群星奖前的最后一届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气氛比往年更紧张,大家笑谈比往年更“卷”。
红色题材将历史照进现实
从AI到南极考察,从上海解放到苏州河City Walk,从制造大飞机到关爱老人,本届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参演作品延续群文特色,反映人民群众方方面面的生活、情感,关注上海日新月异的变化和城市里涌动的人文情怀,作品创作题材丰富广泛,与时代同行。
图片
《首飞·倒计时》
群舞《首飞·倒计时》聚焦国产大型客机首飞前的紧张时刻,用舞蹈的表现力呈现大飞机制造者们立志让“中国制造”腾飞的情怀。表演唱《浦江之东》描述了现代化浦东的傲人之姿。民族室内乐《行者》书写中华儿女锐意进取、敢为人先、迎难而上的奋斗姿态。苏州弹词《大港》彰显东方大港的“现代化”“智慧化”。双人故事《危急时刻》通过一次海上救援的惊险故事,展现海上飞行援助队舍生忘死的精神。广场舞《上马go go go》《Walk Walk 苏州河》《一起跳舞吧》则将上海马拉松、苏州河City Walk以及老人们快乐的退休生活用广场舞的热烈奔放展现出来。
图片
《国旗和我》
群舞《国旗和我》讲述了国旗的设计者、上海一家通讯社职员曾联松设计国旗的故事。男声三重唱《今天,我来接你回家》,表达对志愿军忠烈的缅怀,既是一种致敬,也是继承先辈遗志、汲取奋斗的力量。情景表演唱《捧一把月光》讲述在青藏高原腹地唐古拉山脉的上海哨兵,像守护妈妈一样守护着边疆。苏州弹词《黎明前夕》讲述杨树浦发电厂地下工作者与工人群众密切配合,保卫电厂,迎接胜利曙光的故事。
图片
民族室内乐《弹歌》
图片
《顾绣·印象》
评委们认为,这些新作无论是当代题材、红色题材、传统文化题材还是江南题材都带着浓浓的上海味。比如全国各地都有打莲湘,来自浦东新区的广场舞《打莲湘》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融合国际舞牛仔和快步舞步伐元素,在阳光热情的动作中,展现人们蓬勃向上的精神面貌,“很时尚、很上海”。器乐重奏《行·游》旋律温暖,变化丰富,犹如跟着音乐在旅行、思绪随意游走。民族室内乐《弹歌》将口弦原始纯正的演奏技法结合B-box的表演特点,配合云南怒江傈僳族传统民族器乐的呼应,展现上海海纳百川的文化包容性。群舞《顾绣·印象》展现来自上海非遗的美,群舞《玉兰·绽放》、广场舞《轧轧摇滟》等体现出摇曳生姿的江南风。
群文创作完善机制永远在路上
翻开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节目单的小册子,大家注意到今年有些节目的辅导名单里赫然印着上海市群文“创作工作坊”。这是今年上海市针对群文创作推出的一项新举措,也是原有机制的延伸。
群文新人新作展评展演是上海群文创作最重要的机制。今年三、四月,在新人新作前夕推出群众文化“创作工作坊”第一期,学员们都是来自一线的创作者和及各区创作指导者和组织者。工作坊邀请业内知名专家和学者授课,从创作理论到实践指导,多角度、深层次地指导学员们的创作。五天封闭训练里,上海市群文创作孵化机制扶持项目的作品得到指导与调整,更涌现出许多原创优秀新作品。音乐组学员们还即兴创作并录制了工作坊“主题曲”《我爱这个培训班》。市群艺馆创作指导部负责人栾岚介绍,这个工作坊在原有的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及围绕其做的孵化机制基础之上做了延伸,从题材的选择到创作后续的方向,持续给创作者指明方向。
图片
小品《假与真》
图片
双人故事《危急时刻》
长宁区报送参与新人新作展评展演的小品《从“心”出发》的辅导一栏就写上了上海市群文“创作工作坊”,据长宁区文化艺术中心副主任黄剑峥介绍,这个作品就是中心的戏剧干部在参加工作坊时提出的剧本设想,工作坊的老师和学员们一起丰满了它,“工作坊孵化出很多作品,让我们受益良多”。
浦东文艺指导中心的王斐是群文系统为人熟知的主持人,但这次她不是作为主持人,而是作为故事的表演者出现。市群艺馆曲艺干部鲁俊告诉记者,王斐参加了工作坊,自己创作了故事《极》,并上台表演,实现了舞台角色转换。曲艺创作者老化历来是群文创作亟待解决的问题,工作坊的培训使得新人新作舞台上涌现了一些新面孔。作为创作大区的浦东新区也成为受益者,浦东文艺指导中心毕震均介绍,参评的各门类作品都在工作坊接受辅导,今年新人新作浦东以30个节目参评位居各区之首,馆内群文干部上阵的也不止王斐,“我们通过市区合作、区区、区镇合作在新人新作四个门类全面开花,申报主体更多元化,质量提升。”
本届新人新作展评展演作品较去年有所增加,青少年创作作品也较往年有显著增加,市区合作、跨区合作成为趋势,新人新作展评展演呈现生机勃勃之态。
上海市群众艺术馆馆长吴鹏宏表示,新人新作展评展演过后,将进一步加强群文创作机制建设,同时进一步推进“创作工作坊”系列培训,积极发挥“群文创作孵化机制”的作用,扶持“优秀群文新作”进一步修改、打磨、提高,为冲刺2025年第十四届中国艺术节第二十届“群星奖”选拔做好准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