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丨一路疾驰 新疆工业发展动能澎湃

  天山网/新疆日报记者 于江艳
  “此次新疆之行,完全刷新我的认知。”5月25日,“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专题活动结束之日,棱镜talk编辑何轩宇深有感触地说。
  在何轩宇的印象里,新疆地大物博、物产丰富,也是旅游胜地。而此次新疆之行看到的现代化工业,令何轩宇深深震撼:单晶硅拉棒电脑全程控制生产、煤化工排放的二氧化碳种出南方水果、黑色煤炭通过煤化工变成塑料盒……
图片
5月24日,“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专题活动参访人员来到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单晶硅拉棒生产车间参观。记者 于江艳摄
  “高质量发展中国行·新疆篇”专题活动由中央网信办网络社会工作局、中国互联网发展基金会、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网信办联合主办,来自全国各地的网络文明伙伴、正能量网络名人、网络平台代表及媒体记者等组成的采访团,自5月19日至25日,走进喀什地区、伊犁哈萨克自治州、乌鲁木齐市,见证了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
  “新疆工业发展动能澎湃!”何轩宇评价说。为期一周的新疆之行一路疾驰,何轩宇计划用短视频展示新疆工业高质量发展。
创新基因开枝散叶
  物流成本是食品工业企业核心竞争因素之一。
  喀什地区疏附县的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伊犁哈萨克自治州霍尔果斯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宁园区的伊犁伊牧欣乳业有限公司,分别地处南北疆的“口袋底”。而这两个“口袋底”企业,却将产品销售到全国各地。
  靠什么?
  “创新产品品类,寻求差异化竞争!”
  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文君表示,避开物流运输距离远的短板,公司开发出办公室白领消费的“口袋食品”,实现买新疆卖全国。
图片
5月21日,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员工正在加工“口袋食品”。记者 于江艳摄
  端午节前夕,该企业无尘生产车间内,身着白色工装、头戴蓝色网帽的工人,忙得不亦乐乎。在这里红枣被切成片、核桃做成了芥末味、葡萄干裹上了奶油,各种干果加工成小零食后,组合成办公室员工爱分享的每日坚果,让新疆优质干果有了更高附加值。
  以技术创新领跑企业发展,喀什疆果果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每年将营业收入的6%作为研发费用,设立省级博士后创新研发基地,未来计划将新疆干鲜果品开发成保健食品、生物医药。
  伊犁伊牧欣乳业有限公司2019年注册成立,2020年开始建设,2022年3月投入生产,现已在全国18个省区市组建起238个经销商团队,布局3万余家线下销售门店。
  “日处理鲜奶60吨,约40吨销售到疆外,20吨销售到新疆本地。”伊犁伊牧欣乳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徐静说,自企业投产以来,乳制品销售额已达1.34亿元,其中,2022年销售额3629万元、2023年销售额达6605万元,今年1—4月销售额已达3149元,同比增长151%。
  支撑企业销售额高速增长,靠的是创新思维。
  乳制品企业都知道,荷斯坦奶牛是世界上产奶量最多的奶牛品种之一。近年来,不少乳制品企业进口荷斯坦奶牛养殖,而伊犁伊牧欣乳业有限公司盯上的却是新疆本地培育品种——新疆褐牛牛奶。褐牛为乳肉兼用型品种,产奶量低,但乳脂和蛋白含量高,走差异化竞争道路,伊犁伊牧欣乳业迅速开拓出全国市场,成为乳品行业新秀。
科技赋能工业生产
  走进伊犁州的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乌鲁木齐市的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和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正能量网络名人们看到,工业生产场景早已不是“人海战术”,现场更像科幻大片。
  “新疆让煤炭拥有了‘星辰大海’。”网络平台代表V闪闪参观完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煤制烯烃车间后发微博说,煤制烯烃技术的出现,使得烯烃生产不再依赖于石油,对保障国家能源安全有着重要意义。
图片
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以煤炭为原料,生产出像白色米粒一样的聚丙烯。记者于江艳摄
  以黑色煤炭为原料,国能新疆化工有限公司生产出像白色米粒一样的聚丙烯。这些聚丙烯销售到下游可生产出农用薄膜、水果发泡网套、购物袋、汽车内外饰品等数百种产品。“没想到现代煤化工能演化出这么多日用百货。”正能量网络名人斯图卡98说。
  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以石英石为原料,生产出工业硅、多晶硅、单晶硅棒、单晶硅切片、电池片、光伏玻璃、光伏组件等。目前,该公司已打通硅光伏全产业链,实现一块石英石到一块光伏板的华丽转变。
  走进该企业单晶硅拉棒车间,只见高耸的单晶硅棒炉林立,成排成行。“一根拉出来的单晶硅棒长4.5米,重五六百公斤。”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税东雪说,装满硅料后,一个炉子可拉出7根单晶硅棒,每50小时可拉出一根棒。
  单晶硅棒炉炉温超1500摄氏度,电脑实时监测炉子温度、压力。有着800根单晶硅拉棒炉的单晶硅拉棒车间,仅有几名工人在查看生产情况。
图片
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应用机械臂搬运光伏玻璃。记者 于江艳摄
  应用机器人替代艰苦的工人劳动,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玻璃生产车间,一个个红色的机械臂挥舞着大爪,从生产线上将一片片玻璃抓起,稳稳地堆在一起。科技赋能生产,在新疆中部合盛硅业有限公司,机器人成为最勤奋的搬运工。
绿色转型新疆“智造”
  落实“双碳”目标,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温室气体二氧化碳减排实验室让煤制气生产过程中排放出来的二氧化碳变废为宝。二氧化碳作为气肥通过软管缓慢释放到日光温室大棚,促进热带植物生长,大棚里种出了莲雾、香蕉、火龙果等热带水果。
图片
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以二氧化碳为气肥种植出南方水果。记者 于江艳摄
  更重要的是,该实验室还实验用二氧化碳来培育微藻。与中国科学院青岛生物能源过程研究所、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环境与可持续发展研究所、新疆师范大学合作,该公司二氧化碳减排实验室培育出三种微藻——螺旋藻、沙漠藻和栅藻来固碳。
  其中,螺旋藻是可以吃的保健品,沙漠藻具有固沙和改良土壤作用,栅藻可提取出生物柴油。“从栅藻中可提取出航空煤油、汽柴油。”新疆庆华能源集团有限公司煤制气事业部副经理尹文越说。
  在实验室,来自全国的正能量网络名人看到,微藻培养管像是流着绿色血液的动脉,不断“吞”进二氧化碳,长出更多绿色微藻。以史为鉴、V闪闪等正能量网络名人纷纷感慨,科技的神奇。
  铁建重工新疆有限公司2015年落户乌鲁木齐,聚焦新疆现代化农业,2018年生产出高端采棉机,攻克了高效采摘技术、采净率在线识别技术、打包覆膜技术、智能辅助驾驶技术等核心技术。目前,形成了两行、三行、四行、六行智能采棉机系列。
  5月25日,采棉机生产车间正进行采棉头组装。以六行采棉机为例,由10万个零部件组成,每天能够采收500亩,相当于200个采棉工,价格比国外同类机械便宜了30%以上。“没想到新疆先进制造业这么厉害!”混知运营代表李欣语感慨。
  由于采棉机零部件多,该公司自建了智慧仓储系统,将不同零部件进行编号赋予代码和存储单元,单要取某一零部件时,给机器人输入代码,高20余米的黄色机器人便沿着固定轨道,“行走”到相应存储单元取出零部件。
  大美新疆工业之美,美出科技范、美出新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