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产改”进行时丨农民工也能像金子一样闪光

【推进“产改”进行时】
原标题:中铁四局集团为建筑产业工人成长铺路搭桥(引题)
农民工也能像金子一样闪光(主题)
工人日报—中工网记者 陈华 通讯员 范敏 文良诚
食堂就餐,产业工人11时30分开始,其他人员晚半个小时再开始。这是中铁四局四公司钢结构分公司电焊工陈航在项目部上特别注意到的一个小细节。
“作为一名产业工人,我是幸运的。因为有重视、关心我们综合素质提升的企业;有传我经验、助我成长的同事;有彼此相携、同舟共济的和谐氛围。”在公司组织的一次征文活动中,陈航动情地分析自己的成长“动因”。
“幸运”的陈航没有辜负这些“动因”,他从一名电焊“小白”开始,逐渐成长为在多次劳动竞赛中斩获大奖的“获奖专业户”,个人更是在2022年获得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随着建筑产业规模不断扩大,产业工人群体已成为建筑施工领域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如何培育与建筑业当前发展相匹配的成熟、稳定、规范的建筑产业工人队伍,成为摆在建筑企业面前的一道重要课题。
作为一家大型建筑企业,中铁四局集团以“铸魂工程、赋能工程、建功工程、幸福工程”四大工程为抓手,创新实践企业与农民工责任义务共担、安全质量共管、管理效益共赢、文明和谐共建、使命梦想共圆的“五共”管理模式,努力探索一条产业工人队伍建设改革的新路径。
项目上建起产业工人社区
结束一天的工作回到住宿区,工人们可以前往自助健康体检中心、心理咨询室、幸福书屋、关爱农民工志愿者服务站等场所,或是解决自己的实际困难,或是学习“充电”。这是中铁四局在合肥新桥机场先行段项目上打造的新型产业工人社区出现的新景象。
在这样的产业工人社区里,工人们可以通过民主选举,加入产业工人社区民主管理委员会,参与到社区民主管理的事务中来,让工人真正成为产业工人社区的“主人翁”。
建筑企业的一大特点就是工人跟着项目走,他们的“家”是移动的、变化的。如何让移动的“家”能够更加温馨,中铁四局的做法是,积极将城市生活社区理念融入工程项目驻地建设中。
中铁四局在项目上成立的产业工人社区,配置有社区食堂、便民超市、理发室、医务室、活动室、探亲房、快递柜、电影房、亲子乐园等一系列服务设施,打造集生活、娱乐、学习于一体的产业园式驻地。
产业工人社区同时引入物业化管理服务团队,为广大产业工人提供“管家式”服务。有些社区里还会组建产业工人志愿者服务队、伙骑兵服务队,为工人们提供送餐、购物等服务,进一步满足产业工人的生活需要。
为建筑产业工人全方位赋能
年轻时蹬过三轮、打过工、开过工厂,履历“丰富”且尝尽四处碰壁滋味的魏大翻如今在中铁四局拥有一个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劳模创新工作室”。他经常为此感慨,“我没想到农民工也能像金子一样闪光!”
“好好干,在我们这儿,农民工干好了一样可以成为技术骨干。”看到魏大翻的学习劲头比较足,班长不仅给他推荐了大量书籍,还找到特别有经验的老拼装师傅教他拼装技术。魏大翻不负众望,在多个地铁项目施工中独当一面、成绩突出。他还先后获得“安徽省最美农民工”和“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多个荣誉。
在中铁四局,想要提升技能素质的工人总能找到一条适合自己的途径。集团公司为此实施产业工人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开展“名师带徒”活动,为有能力、肯学习的产业工人选配项目技术骨干、产业工人技术能手担任导师。
一线工程项目部同时设置产业工人技能提升培训室,融入多媒体教学和模型体验区,常态化开展“我为工友讲一课”“一周微课堂”“技术课堂进一线”等活动。
激发建筑产业工人潜能
作为一名参与中铁四局南昌地铁4号线项目建设的农民工,魏源参与了方案小组和QC技术攻坚小组,一起破解施工中的技术难题。通过他们的共同努力,泡沫玻璃保温施工质量一次合格率有了显著提升。
为项目献良策,让魏源意识到,只要肯努力,就可以实现自己的梦想和目标。在中铁四局实施的“建功工程”中,打造“会管理出效益”的新时代产业工人正是其首要目标。
结合工程建设需要,中铁四局与地方工会联合开展了多轮产业工人技能比武、技术练兵活动。2019年以来,中铁四局连续多年与安徽省总工会联合举办“安徽省重点工程农民工岗位技能竞赛”,百余个重点工程项目的千余名产业工人同台竞技,培养了一大批优秀的电工、电焊工、钢筋工等技术工人。
此外,中铁四局工会将施工班组作为劳动竞赛的主要参与者,倒排节点工期,明确考核奖励标准,每月、每季进行总结考核表彰,评选先进集体、工地之星。
截至目前,200多名在历届大赛中获得优异成绩的施工企业劳务人员、劳务派遣人员,按照规定录用为企业正式员工,为优秀的产业工人提供了良好的职业发展通道。有9000余名产业工人通过中铁四局搭建的职业发展通道成为企业认定的技工、技师、技能专家和高级技能专家、首席技能专家。
来源:中工网-工人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