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孜州泸定县多了个“浙派”景点:过客变成游客,民宿收入翻番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赵路
2021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全面启动;当年6月,新一批155名浙江干部入川挂职。三年来,浙川工作聚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全面深化两省合作,奋力打造产业合作、数字化转型、消费帮扶、文化交流、援派铁军“五张金名片”。今天起,潮新闻客户端推出《浙川一家亲,共铸山海情》专栏,聚焦多路记者奔赴巴蜀大地的所见所闻,记录一个个心手相连的动人故事,再现一曲曲山呼海应的动人乐章。
图片
四川甘孜州泸定县城风光。图源:视觉中国
“以前,游客路过却不进门;现在,房间住满了,还不断有人进来问。”看着门前车来车往,44岁的天籁客栈老板娘启明,眼睛笑成了一道弯。
天籁客栈位于四川省甘孜州泸定县咱里村,紧邻大渡河,距川藏“动脉”318国道不到两分钟车程,宏伟的兴康大桥跨越上空。因不少农户种植菊花,每到春秋两季,漫天金黄让咱里村成了远近闻名的打卡点。
来打卡的人虽多,但启明和村里其他十来家民宿经营户却高兴不起来:大家拍完照就走,真正能住下来的很少。为了多揽些生意,她常常用炭条在纸板上写上大大的“住宿”二字,跑到国道边给自家民宿打广告,碰到雨雪天,全身都冻僵了……
随着2021年新一轮浙川东西部协作工作启动,转机来了:在杭州市拱墅区的支援下,咱里村着手打造“天路新村”乡村振兴农旅融合示范点。从游客中心到生态停车场,从观景平台到游步栈道……在咱里村一个叫“伞岗坪”的河边空地上,基础设施接连“冒”了出来。“咱村要成景点啦!”乡亲们都很兴奋,每天有人跑到工地“查进度”。
2022年底,大家心心念念的“天路新村”投入运营。伞岗坪风貌大变样,多了特色小吃店、补给超市、帐篷租赁点、烧烤用品站,贴心地建起了汽车充电桩、公厕,甚至还有免费热水供应,总之,就是让来这里的人,留得再久一点。
天籁客栈的生意也水涨船高。从2017年刚开业时连续一个月空房,到如今节假日基本全满,营业额至少翻了一番,每年为启明一家增加约5万元的收入。同时,“天路新村”还带来了停车、餐饮、购物等收入,进一步带动村里菊花、苹果、茄子等传统农产品的销售。
“有漂亮的村庄,也有先进的运营理念。”咱里村党总支书记杜永昌告诉记者,在浙江派来的干部带领下,村里还兴起旅拍,游客身穿传统民族服饰,把身影留在花海和田地中。去年,该村集体收入从5万元涨到了24万元,今年更是有望突破30万元。“今后,凡‘浙’牌车,在村里停车免费!”杜永昌说。
【援川手记】
怎样让援建“四两拨千斤”,真正造福一方?这是我们到达泸定县后,反复思考的问题。多方调研后,我们把伞岗坪作为一个关键节点。此前,虽然离泸定桥景区不远,但这里很长时间内处于“半野生”状态,周边村民求变的愿望强烈。
我们借鉴了拱墅区打造特色风貌历史文化街区和数字化建设经验。首先是便民,根据伞岗坪游客大多为318国道自驾者的特点,建设了大量设备设施,可以说“游客需要什么,我们就建什么”;我们还根据泸定当地特点,融入文化元素,比如铺设318“此生必驾”路牌、打造民族风情拍摄点等,提升这里的人文魅力。目前,伞岗坪的建设为村里增加了100多个就业岗位。我们也希望,更多“伞岗坪”能在川西涌现出来。
【泸定县政府办公室副主任(挂职)李昆仑】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