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祯景山自缢后,李自成如何处理其后事?揭秘悲情皇帝的最后时刻

崇祯十七年(1644年)农民起义军首领李自成率领义军攻克了大明朝的都城北京,城破之日,明朝末代皇帝崇祯帝朱由检在景山上自缢殉国。
那么问题就来了,朱由检自缢时年仅33岁,由于是青壮年去世,他并没有修建陵寝,那最后李自成是如何处理他的身后事,他又是如何被葬进了明十三陵中呢?
图片
悲情皇帝朱由检的最后一天
1644年4月23日(即农历三月十七日)时,李自成的起义军从西安突破重重防线攻到了北京城下,整个北京城当时已经都处于李自成的义军包围圈之下。
不过李自成这一天并没有着急攻城,而是他派了明朝投降的太监杜勋进京城面见朱由检去谈条件。李自成要求朱由检封他为西北王,把西北地区划分给李自成,而李自成只向朱由检称臣而不朝见,同时李自成还会帮助朱由检攻灭清朝以及四川张献忠的起义军,但是朱由检需要给李自成100万两白银劳军。
李自成开出的条件无异于把大明朝分成两个国家,因此朱由检当然不会同意,于是李自成在次日即对京城发起总攻。由于当时驻守京城的三大营兵力都是老弱残兵,与李自成的起义军一战即溃,所以朱由检这一天彻底绝望,他在这一天召集群臣商议办法时,曾跟群臣提出过不如君臣一起在奉先殿自缢殉国。
当然,大臣们肯定不会同意陪朱由检一起殉国,因此很多人都是劝他准备突围,保全自身跑到南京再图恢复江山。
图片
但是朱由检万万没想到在4月25日(即农历三月十九日)清晨时,当时的兵部尚书张缙彦打开正阳门向李自成投降,于是李自成的起义军顺利攻入京城。
这天上午时,朱由检命心腹太监王承恩敲钟召集群臣上朝商量如何逃跑,结果整个上午没有一个大臣前来朝见,朱由检一看召集不到群臣,他就只明白大明气数已尽了。
于是朱由检赶紧安排太监分别把三个儿子朱慈烺、朱慈炯、朱慈炤送到成国公朱纯臣和岳父嘉定伯周奎家里,朱由检密诏要求朱纯臣护送太子朱慈烺去南京继位复国。
结果朱纯臣向李自成投降,护送的太监只能把太子朱慈烺献给了李自成,后来周奎为求保住家产,也向李自成献出了朱慈炯和朱慈炤,当然,这些都是后话,朱由检当时并不知道自己的儿子最后还都是落到李自成手里。
图片
安排好儿子之后,朱由检就开始去安排后宫皇室女眷,他知道紫禁城早晚会被李自成所攻破,女眷肯定跑不出去,他害怕他们受辱,因此就想让她们自缢殉国。
朱由检最先见的是妻子周皇后和爱妃袁贵妃,周皇后十分刚烈,知道已经到了国破家亡的时候,于是朱由检跟她说完,她毫不犹豫的就拿着白绫悬梁自缢而亡,而袁贵妃一看周皇后都已经自缢了,她虽然不想死,但也只能跟着自缢。不过由于她体重超标,最后把自缢的白绫压断了侥幸活了下来。
之后朱由检又去找皇嫂懿安张皇后诀别,懿安张皇后是他的哥哥天启帝朱由校的妻子,张皇后也是刚烈女子,朱由检跟她说完宫外局势之后,她与朱由检诀别后,就立刻悬梁自缢而亡。
从张皇后这里离开,朱由检又去找到养母李康妃,他要求养母李康妃也自缢殉国,李康妃可不想死,她面上答应朱由检,把他糊弄走了,但她却一直没有自缢。
图片
最后朱由检开始安排两个女儿长平公主和昭仁公主,朱由检先是持剑刺死了年仅6岁的女儿昭仁公主,随即又挥剑斩断15岁的长平公主一条手臂,长平公主断臂之后昏死过去,朱由检以为她死了,哀叹了一声:汝何故生我家!
袁贵妃、李康妃还有长平公主都属于是幸存者,她们并没有死去,后来清朝入关,她们得到了清朝的善待,清朝允许她们继续居住在紫禁城内,长平公主和袁贵妃在顺治时期先后去世,而朱由检的养母李康妃活的寿命很长,一直活到康熙时期才去世。
安排完宫廷女眷之后,朱由检就让王承恩组织几十名太监带上武器试试护送自己突围,结果这些太监们护送朱由检突围三次还是没跑出义军的包围圈,朱由检最终彻底绝望,他重回紫禁城,在王承恩和几名太监的陪伴下,他来到了景山,站在山上看了最后一眼京城。
最终朱由检决定在景山自缢殉国,临死前他仰天长叹:“诸臣误朕也,君王死社稷,大明二百七十七年之天下,一旦弃之,皆为奸臣所误,以至于此。”
图片
在自缢前朱由检写下了遗诏,其内容为:朕自登基十七年,虽朕薄德匪躬,上干天怒,然皆诸臣误朕,致逆贼直逼京师。朕死,无面目见祖宗于地下,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
写好遗诏之后,朱由检最后与王承恩等一众太监诀别,命他们帮助他自缢,等他咽气后就各自逃命吧。
朱由检自缢身亡后,王承恩遣散了几名小太监,最终王承恩决意陪伴朱由检自缢殉国,他给朱由检行完三拜九叩大礼之后,就在朱由检旁边的树上也自缢身亡。
最初李自成并不知道朱由检已经自缢的事情,他攻入紫禁城后,发现一直找不到朱由检的下落,于是就派人在京城四处寻找朱由检,并下令:“献帝者赏万金,封伯爵。匿者灭族。”
图片
直到朱由检死后第三天,义军才在景山上找到了他和王承恩的尸体,李自成看到朱由检的遗诏之后十分感慨。
而朱由检的长子朱慈烺也被带来见李自成,当时15岁的朱慈烺面对李自成表现的十分有气度,他对李自成不卑不亢,这让李自成十分欣赏,因此李自成与他约法三章,一是不伤害无辜百姓,二是不破坏明朝皇陵,三是以天子之礼厚葬朱由检。
因此是李自成同意以天子之礼安葬朱由检,但是李自成虽然答应了朱慈烺,可朱由检生前没有营建陵寝,如果李自成要以天子之礼安葬他,就需要花费很多钱给他修建陵寝,李自成自己的军费都不够,哪还有钱安葬他。
可是李自成已经答应了以天子之礼厚葬朱由检,也不能说话不算话啊,于是李自成就把这个问题推给了投降过来的明朝官员,让这些投降的明朝官员自己想办法以天子之礼安葬朱由检。
图片
李自成不给拿钱,还必须要求以天子之礼厚葬朱由检,这可把这些投降的明朝官员为难坏了,最后这些明朝官员合计来合计去,决定把朱由检安葬到他的爱妃田贵妃墓中。田贵妃是朱由检的宠妃,在两年前去世,朱由检很悲伤,特意在明十三陵范围内给她修建了一所坟墓,想让她将来死后陪伴自己。
有了墓址,但是还缺上好的棺椁和举办丧礼的钱,李自成很明显这笔钱也不想花,于是这些明朝官员一合计,去民间募捐吧,就这样四处在民间张贴募捐告示。
由于当时朱由检在遗诏中那句“任贼分裂朕尸,勿伤百姓一人”的话传遍了京城,这让京城百姓都很感动,因此募捐告示一出来,很多百姓都纷纷捐款,最后筹集了大约233两银子,这才给朱由检和周皇后配好了上好的棺椁,还顺道给王承恩也配了一副。
最后朱由检是靠着募捐来的钱,才得以被葬进了田贵妃墓中,田贵妃墓由于是妃园墓葬,地面建筑十分简陋寒酸,根本不符合帝王陵寝规格,但好歹也算是在明十三陵范围内,至少让朱由检这个悲情皇帝最后有了葬身之地。
图片
朱由检的悲情让顺治皇帝都十分同情
李自成在占据京城40多天后,就被明朝辽东总兵吴三桂联合清朝击败而逃离京城,清朝的摄政王多尔衮也因此能带着侄子年幼的顺治皇帝入主紫禁城。
在清朝入关之后,清朝为了收买人心,特意对外宣布将要重新修建朱由检的陵寝,不过清朝的光说不做,口号喊得响,但却迟迟不肯开始重修。
后来还是在一些前明投降过来的官员推动下,最终清朝才开始重修朱由检的陵寝。但是重修过程依旧很不顺利,当时清朝工部给出的预算已经非常低了,可是到了摄政王多尔衮这,他还是觉得太贵了又让工部继续压低预算。
工部又给报出了一个极低的预算,即便如此,多尔衮也不想全部由清朝买单,多尔衮下令清朝只掏一半的钱,剩下一半由那些原明朝投降清朝的官员捐款修建。
图片
其实这些明朝投降过来的官员大多是自私吝啬之人,朱由检在世时国库空虚,军费紧张,朱由检就曾恳求他们捐款抵御义军,但是他们个个都跟朱由检哭穷,结果在李自成攻破京城后,从他们家中都搜刮出了大量钱财,而这回多尔衮强行给他们摊派为朱由检修建陵寝的钱,他们也只能乖乖继续掏钱。
当然,这里面也有比较慷慨的人,比如投降的吴三桂,他为了扭转自己在天下人心目中引清军入关的形象,特意捐出了五千两银子。
就这样朱由检在死后又继续靠着募捐,才使得他的陵寝初具帝王规格,但由于资金有限,他的陵寝依旧是明十三陵中最小最寒酸最简陋的帝陵。
在多尔衮去世顺治亲政后,顺治很是同情怜悯朱由检的悲情,与此同时,顺治也有着想收买天下人心的想法,于是在顺治十六年(1659年)时,他下旨翻新重修朱由检的陵寝。
图片
这一次翻新重修由于是顺治亲自督办,所以效率很高,朱由检的陵寝也比原来稍微好了一些,不过依旧还是明十三陵中最惨的。
这次翻修好了之后,顺治亲自为陵寝定名为思陵,并率文武百官祭拜朱由检,顺治想到朱由检是被朝臣所误,又联想到自己曾被叔叔多尔衮操控,因此在祭拜当天,他悲从中来,在朱由检陵寝前嚎啕大哭起来,一边哭还一边大喊道:“大哥啊大哥,我与你皆有君无臣。
在乾隆时期,乾隆也比较同情怜悯朱由检的遭遇,因此下旨对思陵进行翻修保护,此后在清朝时期,朱由检的明思陵一直保存非常完好。
直到清朝灭亡民国时期,由于军阀混战,明思陵惨遭多次盗挖,先是遭到当地土匪盗挖,后来在抗日战争时期又遭到日本军队盗挖,最后在解放战争时期,国军又拆毁了明思陵的地面建筑修建工事,这些都使得明思陵被破坏很严重,朱由检的遗体最后也被彻底破坏的没了踪迹。
图片
写在最后
因此李自成在处理朱由检的身后事时,还算不错了,没有毁坏他的尸体,还允许他葬进明十三陵中,只不过李自成不舍得花钱,这使得他的陵寝一直很破烂寒酸,而清朝也不是太大方,只是让他的陵寝初具帝王规格。
当然,不管李自成还是清朝能善待朱由检的遗体,主要是出于收买人心,但是其中也有被他的悲情结局所感动。
只可惜一代悲情皇帝朱由检还是难逃挖坟毁尸的命运,在民国时期不仅陵寝被毁,连尸体也被毁坏,真的是可悲可叹!
文/小岛知风
欢迎四海八方的朋友关注和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