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5月PMI再创新高,降息“遥遥无期”?

图片
热点:美联储会议纪要“放鹰”,5月Markit综合PMI创两年新高,市场降息预期再落空,这释放出什么信号?是否意味着美国将长时间维持高利率,投资者后续该关注什么?
解读:
美联储最新会议纪要释放偏鹰信号,5月Markit综合PMI创两年新高,再次打消市场对降息预期,大宗商品市场普遍承压,美联储或将长期维持5%的政策利率水平。究其原因,一、美股近一年来表现强劲,尤其是纳斯达克指数涨幅逾34%。由于股权和基金等金融资产在美国人的财产中占比最高,美股上涨强化财富效应,刺激家庭消费推动再通涨循环。二、在当前经济日益去全球化的趋势,美国减少对发展中国家物美价廉商品的进口,降低整体经济效率,推高商品成本,抬升物价水平。同时,美国的“再工业化”战略需要大量资源投入,进一步加剧通胀压力。三、自2020年至今,美国政府债务已膨胀近50%,财政政策的大规模刺激导致总需求的过度扩张,加剧供需失衡,为通胀提供政策沃土。受多重因素影响,叠加即将扣除低基数效应,未来通胀或仍保持高位徘徊,美联储或将长期维持高利率政策以应对。
值得注意的是,相较股市的欣欣向荣,美国居民对经济的“体感温度”却低得多。一方面,美国非农就业增长未达预期,失业率攀升至两年来的最高水平,同时薪资增长放缓,就业市场明显降温。另一方面,美国排名前二的杂货零售巨头的业绩的罕见差异,沃尔玛(Walmart)营收同比走势明显优于塔吉特(Target)。原因在于,首先,塔吉特以中高端价位为特色,主要为高质量的时髦商品。而沃尔玛主打平价战略,主要吸引追求格敏感的消费者,采取总部规模化采购,再分配到各分店的方式来节约采购成本,使得其产品定价能够比其他传统超市大约低25%,最终转化成其价格优势。其次,从沃尔玛一季度财报显示,虽然人均交易金额保持稳定,但人均交易次数显著提升,说明越来越多的消费者倾向于选购沃尔玛的低价商品,消费层面呈现降级趋势。同时,“先买后付”的支付手段在电商交易中的占比达到新高,信用卡拖欠率攀升至历史高点,5月消费者信心指数跌至半年来的最低水平,居民实际消费能力走弱。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综上所述,美国经济已呈现“滞胀”迹象,但是美联储只关注涨却忽视滞的存在,面对高企的美股发展,依赖资本支出的现象,从零售企业的表现已道出未来再提供资本支出资金的力量时,美企与美股的未来发展引人忧虑。需要思考的是,美国在全球消费市场的高占比,以及全球制造供应链间的竞争,自然得出经济增速与人民币资产将持续受全球青睐的逻辑。
热点:上周沪深两市缩量调整,存量博弈加剧,周期股支撑指数,煤炭、公共事业板块逆势上扬,您如何解读上周市场行情?
解读:
上周市场整体偏弱,上证指数、深成指数、创业板指分别收跌2.07%、2.93%、2.49%,其中上证指数失守3100点关口。上证50与沪深300优于中证500、中证1000,大蓝筹风格表现较优。量能上,北向资金当周小幅流入,两市量能明显收缩,市场交投情绪转弱。
板块上,煤炭、公用事业板块涨幅居前,一方面,电力体制改革的持续深化为公用事业注入了新的活力。随着电力辅助服务交易、容量交易等细则的明确与完善,企业迎来了新的发展契机,电力市场体系的优化重构更好地融合新能源与新型经营主体,预示着企业利润将获得新增长。另一方面,煤电容量电价机制的引入,在中国绿色能源转型的背景下,强化煤电机组在电网中的稳定作用。此机制不仅有助于煤电企业固定成本的回收,更能提升整体的业绩表现。值得注意的是,美股市场呈现出相似的趋势。过去三个月,标普500公用事业板块表现亮眼,以18%的涨幅领跑各行业。这一增长的背后,与人工智能的技术精进密不可分,AI技术的快速发展带动能源需求增长,对电网系统提供了新发展,同时催生公用事业板块的新机遇。
展望当周,受外围市场情绪扰动,叠加上方5、10日均线易于对指数形成抑制,解决方案唯有带量修复一途。在近期超长期国债的发行有望为市场提供流动性支持并稳定利率水平,并助力经济基本面复苏和增长。投资者宜关注A股量能变化,控制仓位以保护自我投资部位。
热点:中国4月财政数据出炉,广义财政支出放缓,结合5月超长债发行开启,下一步财政发力点会在何方?会否形成当周市场的主力军?
解读:
中国1-4月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下降2.7%,收入端增速放缓。主要原因是,一、2023年上半年,由于中小微企业的缓税集中入库,以及2022年实施大规模留抵退税政策,导致去年同期增值税增速大幅提升。二、今年部分企业受到春节延迟的影响,年终奖发放推迟至3月,从而引发的一次性个税高增效应消退,个税增速较上月出现明显下滑。三、土地出让金收入持续降低,今年以来商品房销售金额和房地产开发投资呈现下滑趋势,说明地产需求尚未显著回暖,开发商拿地积极性相对较低。当前主要聚焦于去库存维度,地产开发投资和土地收入的回暖尚需时日,短期内土地出让收入或仍承压。
支出端,4月一般公共预算增速显著回升,较上月提升9%,其中科技、教育、基建为主要驱动项。科学技术领域的投入增速尤为显著,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政府对于新质生产力和经济转型升级的深切关注。展望未来,低空经济、数字经济等新兴领域,仍将有益于财政政策的引领和推动。并且为提高投资效率,新增专项债的额度将以表现优秀的项目和地区为主,整体投资效率随着5月份特别国债的启动发行,以及后续大规模专项债的加速发行,政府性基金支出预计将得到有效支撑。
图片
数据来源:Wind
总的来说,4月份财政收入、专项债发行进度,均影响财政支出力度。展望未来,随着房地产政策落地实施,地产市场有望企稳,进而促进经济内生动能的修复与增强。同时,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的推进,助力撬动民间资本,进一步激发和扩大市场需求。因此,投资思路可关注CPI细项趋势判断内需修复。
本文仅记载杨博光(执业证号:S0340619060008)的观点与心得,不代表所任职机构的立场,未经许可任何人不得以任何形式转载。所发布的观点和陈述不构成对任何人或任何组织的投资建议,投资者不应以此取代自己的独立判断。投资有风险,入市需谨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