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庆余年第二季》家国情怀、千古一律,只有大宝这种人,才会与范闲为伍

全文1363字, 阅读约需4分钟,帮您划重点如下

划重点

01《庆余年第二季》继续展现了家国情怀和千古一律的主题,主人公范闲依然坚持正义和以民为本。

02然而,剧中其他角色如庆帝、太子、二皇子等,虽然表现出对民众的关爱,但在权力斗争中仍然充满杀伐和残忍。

03只有大宝这个角色,因为拥有现代社会的记忆,才能跳出千古一律,与范闲站在一起。

04作者通过《庆余年》展示了家国情怀与以民为本的价值观,但整部剧的精髓在于大小角色之间的纷繁复杂关系。

由腾讯混元大模型提供技术支持

何谓“家国情怀”,无论是“家”还是“国”,或许本就不存在所谓的“情怀”之意。
家,独立于人之外时,只不过是一个遮风避雨的场所,一个看似属于自己的私有空间,一个本不该有情感寄托的空壳而已。
国,一个看似囊括天下所有的字,一个从古至今其含义在不断演化字,一个如今被赋予了太多荣誉和安全感的字。
图片
范闲,一个尽乎完美彰显家国情怀之人,一个尽乎完美落实了以民为本之人,一个虽没有了腹黑却多了几分正直之人。
一部《庆余年》描写了众生像,一部《庆余年》上演了群像剧,却也只不过出了一个范闲而已。
因为没有人可以做到像范闲这般,不计个人得失只求心中无悔,毕竟纵观历史像范闲这般的贤臣,自然也是有的。
图片
可除了范闲与“范闲们”呢?在家国情怀之下还剩些什么?还有些什么?
即便如庆帝这般傲视群臣的天下之主,也不因陈萍萍的算计,借范闲、大皇子与禁军之手,将本该无人敢拦的黑骑硬生生逼退了吗?
或许不只是《庆余年》中的范闲,也许家国情怀下的矫揉造作,终究无法掩盖千古一律的杀伐与残忍。
图片
因为范闲与《庆余年》中的有所有人都不同,无论是真正的范闲,还是经过修饰的范闲,他都与满朝文武、天下高手不同。
作为是一个重症肌无力的将死之人,即便他从小便接受君臣逻辑的熏陶,也无法磨灭家国情怀带给他的巨大影响与羁绊。
也只有这样,才让眼前这个看似聪明绝顶的范闲,始终给人一种与大庆国格格不入之感。
图片
也许范闲与所有人最大的不同是,他有从庆帝开始往下数,几乎所有人都没有家国情怀,即便他所表现出来的更多是以民为本。
或许将范闲完全剔除于《庆余年》之外,才会造就一部真正意义上的群像剧,一部能完全彰显何为君臣之道、何为天地不仁以万物为刍狗的古装剧。
无论是太子与二皇子之间的争斗,还是庆帝与群臣之间的博弈,甚至是家主与门客间的效忠与背叛,才是真实的千古一律。
图片
在这些人中,即便他们表现的再人畜无害,也不会有人会在意家国情怀四个字,无论他们平日里表现的有多么知民间疾苦都不行。
因为整个庆国乃至齐国,只有范亲这一个脑海中留有现代社会记忆之人,只有他才会意识到家国情怀与背后的意义。
因为所有人都玩一场游戏,一场凭借手中棋子与筹码的多少,当人们选择走的那条路走完,玩的那一局玩完之后,便会有下一个人、下一组人上桌将其替代,如此往复永远休止。
图片
当林相无奈将大宝留给范闲照顾,选择独自一人告老还乡时,我才明白这一切不仅仅只是在描写的庆帝高深莫测。
而是让我明白了《庆余年》中家国情怀一词有多么的不重要,而千古一律才是维系整个故事、整个庆国的基石与铁律。
没有人能逃脱这一铁律,没有人能改变这一律,除了大宝,当下的大宝,只有他才能跳出这千古一律,选择且有机会与范闲站在一起。
图片
因为即便是庆帝,也不会对当下的大宝心生歹念与猜忌,因为当下的大宝手中并没有资本选择走那条路、玩那一局。
或许范闲被家国情怀浸润了太久,也许范闲被以民为本完全涤荡,他就像那些历史上的名臣,永远都不相信人性险恶是没有底线的,永远都坚信家国情怀便是最该坚持的千古一律。
可实际上呢?从李承泽举荐范闲主持春闱,到庆帝顺水推舟拔除若甫,才是真正的千古一律、亘古不变。
图片
我不知道作者笔下的《庆余年》与范闲是怎样的,但我知编剧笔下的《庆余年》将范闲心中的家国情怀、以民为本提到了极致。
可即便如此,得益于作者为《庆余年》铺下的坚实基础,让我能从中品味出《庆余年》真正的味道,并不是范闲这种只有大宝才与之为伍之人。
而是那些无时无刻不将“天地不仁,以为万物为刍狗”当作心中铁律的大小角色,因为他们才是整部《庆余年》的精髓所在,因为他们才是大庆国的千古铁律。
图片
关于《庆余年2》的解读暂时先写到这里,更多精彩解读且听下回分解。
若觉得文章不错,还请点赞、分享与关注哦,图片来自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