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不上学逃避举止幼稚,精分抑郁孩子的退行,家长应该怎么做

有家长问我:云尔老师,孩子不上学,到校门口就是不进去,在家什么事也没有。更令人不可理解的是,十几岁的孩子,还经常让妈妈亲亲他,抱抱他,有的时候还像三四岁的孩子一样,在爸爸妈妈面前撒娇。这到底是怎么回事啊?
图片
云尔老师
有些人出现心理问题之后,经常出现一些与年龄不相符的行为举止,比如:让妈妈抱抱,或者搂抱爸爸妈妈,或者亲妈妈的脸,20多岁了,却经常出现五岁孩子的行为举止,撒娇,问妈妈爱不爱自己。这种情况以精分最多,其次是抑郁的人。
这到底是什么情况?这种情况叫做退行。什么意思呢?通俗地讲,就是人的思想行为举止退化了,退化到了实际年龄之前很多年,甚至倒退到了几岁的孩子的状态。
人的一生中,难免有想重回到未成熟时代的表现,从而重温旧梦以获得一些满足感。
图片
云尔老师
我们经常回忆童年的美好时光,那个时候无忧无虑,快乐轻松,但愿时光能够倒流。只要无伤大雅,都可以用退行的方式来进行心理调节。例如,爸爸与孩子捉迷藏,像个小孩子一样趴在地上玩。这种短时间、暂时性的退行现象,不但是正常的,而且是极其需要的。
可是,如果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就退行,使用较原始且幼稚的方法应付困难,或利用自己的退行来获得他人的同情和照顾,以避免面对现实问题而痛苦,那就成了心理问题了。因为退行作用毕竟是一种逃避行为,而不是面对困难解决问题的行为,况且不成熟的行为几乎无法避免地令困难的问题更加严重,愈发不可收拾。
图片
云尔老师
任何一个时期的人都可以把他们的功能转变到一个较早的时期。
按照心理学里面的定义,退行(regression),是指人们在受到挫折或面临焦虑、应激等状态时,放弃已经学到的比较成熟的适应技巧或方式,而退行到使用早期生活阶段的某种行为方式,以原始、幼稚的方法来应付当前情景,来降低自己的焦虑。
心理学上的退行分为三种:自我退行;限时退行;形态学退行。
先说说“自我退行”
这种“自我退行”是人的一种本能,每个人都会或多或少存在一些,比方说,见到陌生人总想回避;在陌生的场合拘谨;在比较严肃的公开场合比较胆怯,等等。尤其是对于年幼的孩子更常见,我们所说的“没见过世面”就是这种问题,这是一种天生的防御机制。人类避免自己在一些场合受到伤害而潜意识里会自动启动了一种保护机制,这种保护是生物本能的反应,就是逃跑或者逃避。当然,如果年龄很大了,这种场景经历的多了,遇到这种情景仍然这样退缩的话,那就不正常了。
图片
云尔老师
有些孩子出现心理问题的时候,不敢去学校,或者在学校门口教室门口就是不进去,或者在学校里浑身难受,总想找各种理由离开学校,要么请假,要么休学,躲在自己家里,什么事都没有,就是这种退行。
再说“限时退行”
在年龄较大时,比防说十几岁,会逃避当下的冲突,会时不时像自己在较早的人生阶段一样去思考、说话或者行动。这让人觉得非常幼稚。比防说:和别人争论一个问题,一着急和孩子一样“哇哇”大哭;父母不满足要求就躺在地上打滚,等等。这种情况在很多有心理问题的孩子身上特别明显,让人分不清到底是性格脾气还是家庭教养习惯的问题。其实,很多是心理问题。比方说,有些小到七八岁,大到二三十岁的孩子,尤其是一些精分网瘾人格问题的孩子,向父母索要财物,父母要是不给,或者有些犹豫,他就大吵大闹,甚至闹着要跳楼,要死要活,总之,不达目的不罢休。最终,父母答应他的条件,但是,他是没完没了的,有第一次就有第二次,他们毫无信用可言,用“得寸进尺”来讲一点都不为过。
图片
云尔老师
有些孩子把父母拿捏得死死的,今天要一百买零食,明天要一千买衣服,一个月把父母的工资全花完,一个月花一两万毫不犹豫,可是,他一分钱也挣不来。父母不给钱,轻则在家大吵大闹,打滚撒泼,对父母谩骂,重则打砸家具,对父母大打出手,甚至以跳楼吞药割腕相威胁,家庭经济条件好的还能支付得起他这种高消费,家庭条件差的就只能简衣缩食供其挥霍。当然,这种问题单单用退行也不能解释的过去,毕竟这里面还有人格问题和精分躁狂等问题。
最后说说“形态学退行”
情愿去做梦和睡觉也不敢承受后果,作为一种心理防御从意识转入无意识中。这种情况和有些人因为焦虑而失眠正好相反。大部分人在面临一些重大问题的时候都是彻夜难眠。比方说,马上面临的高考和中考,很多孩子春节过后经常失眠。
图片
云尔老师
而有些人不同,遇到问题潜意识里就会退缩,要么躲在家里不出门,要么睡大觉,一直睡到第二天下午还没精神,一天能睡16小时,基本上就回到了婴儿期。这就是严重的形态退行。这种形态退行导致的后果是体重迅速增加,甚至一个月增加十几斤,因为天天躺在床上睡大觉,几乎没有运动,就像一个婴儿一样,吃了睡睡了吃。除了身体出现问题之外,精神也萎靡不振,社会功能严重退化,基本上就是与世隔绝的状态。
遇到有退行的孩子,作为家长应该怎么办呢?
首先要找机会恢复他的正常社会功能。
创造各种机会让他接触社会。比方说,家长邀请同学和他玩;和家长一起看电影;和亲友参加各种活动,等等。
图片
云尔老师
其次,要让他懂得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做哪些事情。
家长一定抓住机会和他讲,这个年龄的人应该做什么,不应该做什么。比方说,有的十几岁甚至二十几岁的孩子还要让妈妈亲亲,抱抱,家长要学会拒绝,同时要给他讲这是二三岁的孩子才有的行为。
第三,创造他独立做事的情景,然后,对他做的事情无论对错都要给予认可和鼓励,增加他独立做事的信心。
比方说,让他独自去买菜,购物,帮助爸爸妈妈处理一些家庭事务,等等。
当然,没有统一有效的方法,对每一个孩子都要抓住机会顺势而为,但是,大方向要把握好,就是让他走出去,独立面对各种问题,学会处理各种问题,这就是一个成长的过程。让他懂得,人与人之间的冲突,做不好事情,考试考不好,老师的批评,这都是人的成长要经历的事情,要教会他应对这些问题,从而调整好心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