驻豫部队“杨根思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三个不相信”铸就传奇连队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 邵可强 于鑫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在训练场上士气如虹。张永进 摄)
近日,驻豫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被授予“时代楷模”称号,这支英雄的连队再获殊荣,实至名归。
这是一支什么样的传奇连队?“杨根思连”是全军唯一一支以特级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红军连队,在两部以抗美援朝战争为背景的电影中,两个震撼人心的片段原型就来自这支连队:一个是《英雄儿女》中,志愿军战士王成高喊“向我开炮”与敌人同归于尽;一个是《长津湖》中,欧豪饰演的特级英雄杨根思,抱着炸药包冲进敌群。
从连队诞生,历经土地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抗美援朝战争,再到和平年代,“杨根思连”铭记初心、砥砺前行、英雄辈出、荣誉满满。日前,大河报·豫视频记者走进该连队,探寻这支传奇部队永葆英雄气的秘密所在。
图片
(“杨根思连”营区广场上的杨根思塑像)
河南有支特级英雄命名的传奇连队
在河南许昌,踏入陆军某合成旅“杨根思连”营区,映入眼帘的是:法桐高大耸立、营房整洁有序、标语醒目入心、官兵精神抖擞,让人顿感庄严神圣,豪气激荡。
走进连队教育中心,这支传奇连队的辉煌历史一一展现。
“杨根思连”,是诞生于闽东革命老区的红军连队,在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中英勇无畏,屡获战功。1950年11月29日,抗美援朝第二次战役的长津湖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带领一个排奉命坚守1071.1高地及其东南侧的小高岭。他们连续打退美陆战第一师的8次疯狂进攻。当敌人发起第9次进攻时,阵地上只剩下杨根思一人。他毅然抱起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同归于尽,牺牲时年仅28岁。
1951年,杨根思被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他生前所在的连队,被命名为“杨根思连”,是全军唯一一支以特级英雄连长名字命名的红军连队。
英雄是一个民族最闪亮的坐标,英雄精神是一束引领时代的力量之光,“杨根思连”在继承和发扬英雄精神上信念坚定,永争一流。
荣誉就是证明。该连曾6次被授予荣誉称号,荣立大功1次,一等功5次、二等功14次、三等功22次。
党的十八大以来,该连全面锻造新时代“三个过硬”连队,大力培育“四有”新时代革命军人,出色完成国际军事比赛、实兵演习、国际维和、抢险救灾等重大任务,先后荣立集体一等功2次、二等功4次、三等功3次,被中央军委表彰为“全军践行强军目标标兵单位”,连队党支部被中部战区陆军表彰为“先进基层党组织”,团支部被共青团中央表彰为“全国五四红旗团支部”。
近日,“杨根思连” 被中共中央宣传部授予 “时代楷模”称号。
图片
(“杨根思连”战士孟筱垚在单杠上训练)
“三个不相信”铸就英雄连队烙印
5月8日上午11时许,“杨根思连”营区的训练场上空,烈日肆意挥洒,晒得人浑身“冒烟”。“杨根思连”战士孟筱垚在单杠上身轻如燕、上下翻滚。
“咱也是拿过冠军的,记录是5分钟翻94个。”从单杠上跳下来,个子不高、身材消瘦的孟筱垚一边给记者讲述他的成绩,一边摩挲着手掌上的老茧。2019年,他在旅“杨根思杯”群众性练兵比武中取得单杠第一名。
问及夺冠秘笈,孟筱垚说,起初他也就能翻十几个,取得优异成绩离不开一天天挥洒汗水的训练,“更重要的是信念支撑,累了、疼了,我就用我们连队的英雄宣言激励自己。”
孟筱垚口中的英雄宣言,也是这支传奇连队的精神支柱。即杨根思“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利用训练间隙进行小比武、小竞赛比拼。季鹏 摄)
大河报·豫视频记者在采访过程中注意到,“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标语在营区随处可见。从教育中心门口的标识到内部展示区,从营房进门处的文化墙到官兵宿舍床头,“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格外醒目,引人注意。
“三个不相信”是抗美援朝战争期间,时任连长杨根思发出的英雄宣言,如今已成为“杨根思连”勇往直前的钢铁信念,激励着英雄连队一代又一代官兵,不断开拓,续写辉煌。
崇尚英雄才会产生英雄,争做英雄才能英雄辈出。
如今,在“杨根思连”,官兵特别重视用充满仪式感的传统教育播撒英雄火种:新兵下连、官兵调入,聆听的第一课是杨根思的从军事迹,照的第一张相是与英雄杨根思雕像的合影,参观的第一个场所是连队荣誉室……
“报告老连长,我是连队第6986名士兵……”这是卫国戍边烈士肖思远的弟弟肖荣基入连时的郑重宣誓。他说,和每一位新入连的战友一样,来到“杨根思连”,被老连长杨根思的事迹所震撼,被“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所折服,被身边战友学英雄、做英雄的激情所感染。
在肖荣基的床铺前,贴着“四言壮志”,其中一句“临战别言”是:誓死捍卫祖国领土。这就是英雄气概的传承,打在“杨根思连”每一名官兵身上的烙印。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训练场演练战术)
两名战士牺牲在维和一线
“登车出发……下车警戒……匍匐前进……”5月8日,“杨根思连”营区训练场战车轰鸣、尘土飞扬,一队官兵在装甲车的掩护下演练战术。
从战火硝烟中走来的“杨根思连”先后经历战役战斗300余次,一路过关斩将,一路浴血厮杀,他们始终心系使命任务、苦练杀敌本领。
和平年代,“最可爱的人”,他们依然是主角。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进行体能强化训练。季鹏 摄)
在“杨根思连”的荣誉室内,珍藏着一件被鲜血浸透的迷彩服。这件血衣承载着连队官兵伤心的回忆,也记录着连队官兵无惧生死的血性胆气。
当地时间2016年7月8日,南苏丹爆发激烈冲突。当天,一枚火箭弹击中了中国维和步兵营位于难民营4号哨位的步战车,负责警戒的“杨根思连”战士李磊、杨树朋壮烈牺牲。
那天,作为连队骨干的杨树朋已经主动连续执勤20多个小时,而李磊牺牲前两天才刚过22岁生日。
生死考验远未终止,更大的危险接踵而至。当天夜里,维和步兵营接到通报,南苏丹形势即将恶化,维和营区可能遭受攻击。根据部署安排,连队需要安排8名战士组成反坦克狙杀组,担任外围第一道防线。
没有丝毫犹豫,主动请缨的8位勇士组成了一支突击队,奔赴各自战位,直到接到撤退命令,才潜回营地。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进行堑壕搜索训练。季鹏 摄)
历经战火洗礼的“杨根思连”官兵深刻明白,今日之幸福离不开昨日之牺牲。一茬茬官兵始终传承老连长杨根思那种“人在阵地在”的坚定决绝,无论是比武场、演训场,还是真正上了战场,要么夺得胜利,要么倒向冲锋的方向。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杨根思连”肩负的使命任务更加艰巨,面对的困难挑战也会更多,连队官兵纷纷表示,他们将继续用“三个不相信”英雄宣言砥砺血性胆气,培塑向战为战的战斗意志,磨砺不畏强敌的战斗作风,以强军之责锻造胜战之刃,不断用新的胜利为连旗续写辉煌。
图片
("杨根思连"官兵训练场风采)
人物名片
特级英雄杨根思(1922-1950)。
杨根思,原名羊庚玺,江苏泰兴人,1922年11月出生,1944年2月参加新四军,1945年1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生前系中国人民志愿军第9兵团20军58师172团3连连长。他作战勇猛、屡立战功,被誉为“爆破大王”,先后荣获“战斗模范”“华东一级人民英雄”“华东三级人民英雄”“一级战斗英雄”等荣誉称号。1950年9月,光荣出席全国第一届战斗英雄和劳动模范代表会议,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亲切接见。1950年11月29日,在抗美援朝长津湖战役围歼美陆战第1师的战斗中,时任连长杨根思率领3排扼守下碣隅里外围制高点1071.1高地东南侧小高岭。战前,他以“不相信有完不成的任务,不相信有克服不了的困难,不相信有战胜不了的敌人”的战斗誓言给官兵作动员,连续打退敌人8次猛烈进攻,战至最后一人,杨根思抱起仅剩的炸药包冲入敌群,与敌人同归于尽。
战后,中国人民志愿军总部为杨根思追记特等功,追授“特级英雄”荣誉称号,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追授他“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和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兼政治委员彭德怀为其亲笔题词:“中国人民的优秀儿子,国际主义的伟大战士,志愿军的模范指挥员--杨根思烈士永垂不朽”。
2009年9月14日,杨根思被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等11个部门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之一。
2019年9月25日,被评选为“最美奋斗者”。
来源:大河报·豫视频 编辑:于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