牡丹江:“多元+”种植模式 帮水稻“贴金”

稻田里饲养麻鸭、小龙虾、南美白对虾;组建家庭农场进行稻田小龙虾垂钓;组织学生们进行水稻研学……依托水稻资源,牡丹江市尝试“多元+”水稻种植模式,给水稻“贴金”。
图片
打包水稻苗
一水两用 一田多收
据牡丹江市特色养殖技术服务中心主任刘振林介绍,去年,在宁安市首次投放了淡化养殖的南美白对虾;在宁安、海林、穆棱等地投放19万只小龙虾苗;牡丹江市西安区红旗村、沙虎村、海林市新安镇等地尝试在稻田间养殖麻鸭。
“稻虾、鸭稻生态种养殖模式实现了‘一水两用、一田多收’的目标,并且减少了传统种养殖对环境的污染。稻田间养殖小龙虾、麻鸭有几个共通的好处。一是减少农药的使用,小龙虾、麻鸭属于杂食性生物,对于杂草和害虫有一定的抑制作用。二是减少肥料的使用,小龙虾和麻鸭的排泄物可以作为肥料促进水稻生长。三是减少饲料的使用,水稻田给小龙虾、麻鸭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它们可以在稻田间觅食,从而减少饲料的使用。”刘振林说。
“养殖麻鸭可以赚一笔钱,关键是鸭稻要比普通稻米价格高。而且口感更香更弹,我这都是回头客,每年不等米成熟,基本上都预订没了。”红旗村鸭稻种植户郭玉学尝到了种植鸭稻的甜头,多年来他一直坚持种鸭稻,“米好吃,自然客源不断,每年都不够卖!”
近几年小龙虾市场持续升温,也带动了小龙虾养殖业的蓬勃发展。按照《“十四五”全国渔业发展规划》有关要求,稳步推进稻渔产业发展,结合牡丹江区域地缘特色,牡丹江市引进了稻虾生态种养殖模式。2022年,牡丹江在宁安、海林、林口、东安区共开展试验田200余亩。经测算,当每亩放养密度为1000-1500尾时,可以达到生态平衡,农户只需在投苗和捕捞时投入时间,其余时间不需要投喂和管理,做好小龙虾防逃措施即可。经部分试验田测算,每亩可增收500元。
“咱们寒地小龙虾生长周期较短,45天就能上市。一般都是在6月上旬投苗,8月即可成熟,而且寒地小龙虾相较南方养殖小龙虾肉质更加紧实,口感更好。”宁安市水稻种植合作社的成员说。
图片
稻田鸭
虾稻+文旅 给水稻“贴金”
看好了“虾稻+文旅”的市场前景,牡丹江市西安区台创园成立了全省首个台农家庭农场——林昶承家和家庭农场。现在绿油油的水稻苗已经栽种好,就等6月份投放第一批2万尾小龙虾苗。“到我们这可以进行小龙虾垂钓,我们可以根据客户的喜好在现场烹饪小龙虾,也可以打包带走。”该家庭农场的负责人说,“我们很看好牡丹江的水稻产业,承包了75亩土地,由西安区台创园牵头,我们家庭农场与黑龙江省海峡两岸生态农业及绿色食品产业联盟合作,引进寒地小龙虾,小龙虾与水稻有两份收入,我们对今年的经营很有信心。”
近日,海林市新安镇举办了“春泥稻花香 农耕趣插秧”活动,吸引了一大批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活动现场设置了插秧、捞鱼、美食制作三个农耕文化体验区域。
来自深圳的游客李思锐说:“孩子们很多都是在城市长大的,对于农耕、插秧、播种都不了解,通过这次活动,孩子们身体力行地把这节农耕课给补上了,非常有意义。”
图片
体验水稻种植
牡丹江70万亩水稻将在6月种植完毕
记者在牡丹江市东安区兴隆镇东胜村看到,村里发动260名村民正在进行插秧。村民将大棚里育好的苗打包,拉到稻田里进行栽种。据介绍,今年东胜村水稻种植面积达2200余亩,预计6月初水田插秧工作将基本结束。
记者从牡丹江市农业农村局、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获悉,今年牡丹江市水稻插秧面积将达到70万亩左右。由于各地积温情况不同,种植水稻时间略有不同。位于第一积温区、光热条件较好的宁安市渤海镇等地农民,早在4月上旬就开始水稻扣棚育苗。温度较低的地区,将在6月中旬完成插秧工作。
另外,在指导农民科学选种方面,牡丹江市农业技术服务中心结合今年牡丹江农业生产实际情况,大力实施良种工程,努力提升牡丹江大米的整体品质。在育种前期,积极向村民推荐优良水稻品种、指导农民扣棚育苗的同时,以响水大米为重点积极打造世界级农产品,通过精深加工增值、发展品牌农业等多种途径提升全市水稻产业的整体经营效益,促进广大增收。
记者 张雪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