俄罗斯成功造出光刻机:落后西方25年,吃光了老本,只能拥抱东方

俄罗斯造出光刻机,打破西方垄断?
中国的光刻机技术,远远领先于俄罗斯
“百业凋零”的俄罗斯,对中国越来越依赖
俄罗斯造出光刻机,可量产350纳米芯片
5月22日,根据媒体报道,俄罗斯企业终于能成功造出,可以生产350纳米级芯片的光刻机。
盲目相信西方、依赖所谓的全球化产业链有什么后果?俄罗斯就是最好的反面教材。
俄罗斯曾经号称世界第二军事强国,但在半导体领域却落后西方至少25年。百业凋零的俄罗斯,越来越依赖中国。
图片
5月22日,据俄罗斯媒体报道,俄罗斯企业成功造出了能够生产350纳米级芯片的光刻机,这个重大进步提升了俄罗斯在微电子领域的实力与竞争力,更为科技发展注入了新的活力。
很多人都知道光刻机是少数中国还未彻底攻克的“工业明珠”,不然美国也不会动不动要求荷兰停止向中国出口光刻机。现在看到俄罗斯造出光刻机了,第一反应往往是俄罗斯果然是底蕴深厚,瘦死的骆驼比马大,西方用来卡中国脖子的光刻机,俄罗斯不声不响的就造出来了。
然而现实却是残酷的,中国的确在光刻机领域被西方卡脖子了,俄罗斯也的确造出了光刻机,但很不幸,中国被卡脖子的是能够生产7纳米、5纳米甚至3纳米的尖端光刻机,而不是俄罗斯这种早就被淘汰了的生产350纳米级芯片的光刻机。如果说中国在光刻机领域,还落后世界顶尖水平2代,那俄罗斯的差距则是20代!
图片
光刻机又被称为掩模对准曝光机,是制造芯片的核心设备,没有光刻机,哪怕拥有再先进的芯片制造工艺、设计水平,那也是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大家都知道台积电是全球顶尖的半导体制造商,但是台积电的先进主要集中于生产芯片的工艺与成本,就算是台积电也需要从荷兰那里采购光刻机,才能生产出芯片。
中国的光刻机技术,远远领先俄罗斯
如果说芯片研发技术是食材、芯片生产技术是厨艺,那么光刻机就是炒菜的炉灶与铲子,没有它,再大牌的厨师也炒不出佳肴。而中国在光刻机领域的起步其实并不晚,1965年就研发出接触式光刻机,1985年研发出分布式光刻机样机,与西方的差距维持在10年之内。然而随着中美蜜月期的到来,中国与西方关系全面缓和,中国得以接触到西方许多先进技术,一定程度上提高中国科研人员的眼界,但同时也不可避免的造成西方先进技术对国内厂家造成冲击。西方的光刻机更先进、产量也高,慢慢大家都习惯于直接进口西方的光刻机了,国内的光刻机厂家根本没有竞争力,破产的破产、被外资收购的收购,中国在光刻机领域与西方的差距迅速拉大。
图片
这其实也是西方冲击发展中国家高科技产业的惯用手段,通过倾销、打价格战的方式将发展中国家的相关企业冲垮,等到发展中国家对西方的高科技产品形成依赖,那西方就在定价方面掌握了主导权了。而这也是全球化产业链所带来的弊端,不是说全球化产业链不好,而是西方利用全球化产业链来实现对高科技的垄断,让发展中国家负责提供原材料、低端产品,西方则掌握着高科技的专利,不断获得巨额利润,然后将资金用于新技术的开发,形成对发展中国家的永久领先。
幸运的是,中国早早的醒悟过来,重新在光刻机领域进行补课。虽然西方暂时在光刻机领域对中国形成了卡脖子的局面,但所幸并未对中国造成太大影响。毕竟7纳米级以下的芯片,主要用于高性能智能手机、笔记本、AI等领域,对普通人、军队的影响并不大。
图片
根据官方公开的信息可知,中国上海微电子公司已经量产了90纳米分辨率的SSX600系列光刻机,28纳米分辨率光刻机大概率也会在2024年取得突破。而28纳米级芯片,正是目前制造业需求量最大的,毕竟5纳米、3纳米级芯片目前还存在成本高、良品率较低等问题,不适合在全社会铺开,家电、汽车、雷达、飞机使用28纳米级芯片已经完全能够满足需求了。比如德国就计划与台积电合作,在德国生产28纳米级芯片,满足汽车产业的需求。
图片
而中国在基本实现了生产90纳米级别芯片的全部设备与技术国产化之后,目前也在重点攻克28纳米级芯片,中国已经攻克了刻蚀、热处理、去胶、离子注入、薄膜沉积等技术,就差量产28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了。等到28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国产化,西方对中国的卡脖子效果将大大减弱,中国接下来要做的,就是按部就班的进行技术攻关,直到追上西方。
如果说西方在光刻机领域对中国卡脖子,让中国着实难受了一阵,那么西方在芯片领域对俄罗斯卡脖子,那真是差点让俄罗斯翻白眼了。中国起码在半导体领域有所建树,落后也只是相对于美国、韩国这些半导体发达地区相比,在全世界范围内也是领先于绝大部分国家。而俄罗斯则基本是完全依赖西方,各种芯片与光刻机都直接从西方进口。
图片
最典型的例子就是俄罗斯的T-90M主战坦克,这款服役没几年的坦克被乌军俘虏后,发现T-90M使用了大量美国芯片,仅炮手瞄准具电路板上就布满了3家美国半导体与集成电路公司的产品。在拆解俄军的KH101巡航导弹时,同意发现了大量美国芯片。
而在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发起全面制裁,俄罗斯无法获得任何芯片与半导体设备了,严重影响了俄罗斯的军工生产,以至于西方得意洋洋地表示:俄军需要从洗衣机里拆解芯片装在自己的导弹上。俄罗斯虽然地大物博,粮食、能源都能做到自给自足,也能自己生产炮弹以及各种重武器,但现代战争其实也是芯片战争,几乎所有的主战武器都离不开芯片,比如无人机、导弹、雷达,甚至就连单兵通讯设备都需要用到芯片。然而俄罗斯虽然从2014年克里米亚事件后就尝试摆脱对西方的依赖,但是奈何过去落后太多,根本不是短时间内能够补完课的。现在好不容易制造出能够生产350纳米级芯片的光刻机,只能算勉强能够应付一下了。
图片
毕竟美国的F-22战斗机,在2005年就用上了130纳米级的芯片,F-35则在2011年用上了98纳米级的芯片,俄罗斯的战斗机要是只能使用350纳米级的芯片,落后的幅度就不是一般大了。虽然军用设备并不盲目去追求芯片越小越好,但较小的芯片能够增强雷达航电的后端数据处理速度,对电子战能力有相当大的加成。比如“现场可编程门阵列射频技术”是现代电子战硬件的核心,其中就需要性能尽可能强的芯片,造不出高性能的芯片,那么己方导弹、战机的电子对抗能力注定就要差敌人一截。
俄罗斯战机在战场上频繁被导弹击落,最大的问题在哪里?就是因为电子对抗技术落后,无法对“爱国者”这些防空导弹的雷达性能有效压制。而看看美军每次打仗,都是各种电子干扰机在天上飞,还没正式开打,敌人的雷达就瞎了个七七八八,美军战机的损失率自然就低了。俄罗斯能够让自己的战斗机拥有优异的机动能力、强悍的载弹量,但是自己的芯片不行,就注定了电子对抗能力差。
图片
俄罗斯继承了苏联的大部分家底,也就继承了苏联大部分毛病,早在冷战时期,苏联在半导体领域就被美国远远甩开,当美军在各种设备里使用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时候,苏联还停留在晶体管时代,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美军战机的航电性能就对苏联形成了代差。上世纪90年代,中国从俄罗斯那里进口了苏-27战斗机,解放军虽然对苏-27这款飞机的总体评价非常不错,但是对苏-27的航电性能并不满意,当时中国正在研发的歼轰-7战斗轰炸机,至少在雷达、数据链方面远远领先于苏-27。以至于后来在对苏-27的国产化过程中,完全抛弃了原始的雷达与武器系统,全部改为国产新型雷达与导弹。
到了现在,俄罗斯的半导体技术别说跟美国相比了,就是与中国相比,差距都是越拉越大,中国这边准备生产28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了,俄罗斯还在为130纳米分辨率光刻机而努力。根据俄罗斯工业和贸易部副部长瓦西里·什帕克公布的消息:到2026年,俄罗斯有望生产130纳米分辨率的光刻机。然而西方早在2001年就开始生产130纳米芯片的光刻机了,这也就意味着俄罗斯即便能保证项目进度,在光刻机领域与西方的差距也有足足25年!
“百业凋零”的俄罗斯,只能拥抱东方
然而想要拥有独立自主的半导体产业谈何容易,俄罗斯能造出350纳米级的芯片就已经是费了吃奶的劲了。过去俄罗斯可以吃苏联遗留的老本,利用苏联的技术改进苏-27、改进T-72坦克、改进导弹。但是现在老本要吃光了,俄罗斯后继乏力的势头开始暴露出来了,许多产业俄罗斯差不多要从一片空白开始干,以俄罗斯的经济实力,压根就没这个能力,过去他们可以直接从西方买,现在却只能选择拥抱东方了,因为不拥抱东方,俄罗斯与西方的差距只会越来越大。
图片
想要知道俄罗斯对中国的依赖有多深,看看前几天令俄总理米舒斯京大为光火的事。俄罗斯著名汽车品牌伏尔加在工业展览会上展出了自己的新车,米舒斯京亲自去参观,结果询问后却得知,这辆车包括方向盘在内的绝大部分零件,都是中国生产的。
也就是说,不仅是芯片,俄罗斯如今连许多基础的工业品都需要从中国进口。随着大量劳动力消耗在俄乌冲突战场上,再加上俄罗斯出生率问题,已经注定俄罗斯未来根本没有足够的劳动力来维持自己的制造业,俄罗斯能做到的,只能是集中人力与财力,维持几个自己的优势产业,比如航空发动机、军工产业。即便是普京这样的政治强人,面对俄罗斯目前的处境也是没有任何办法,缺钱、缺人又被西方封锁,还想学中国那样实现产业全部自主?难度不亚于俄军现在从乌克兰一路平推到英吉利海峡。
图片
而未来俄罗斯唯一的倚仗,就是加强与中国的互补了,利用手中丰富的资源,来从中国换取自己想要的商品。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当年苏联帮助中国建立基础工业,而现在尽显暮气的俄罗斯,开始依靠中国工业了。
取材网络,谨慎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