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带之殇!演唱会,是时候给歌手和观众都松松绑了

潮新闻客户端 记者 陈宇浩
今天上午,有个朋友发微信跟我聊天,说刚刚填完陈奕迅的退款申请表,竟然有种“如释重负”的感觉,甚至还有股获得“飞来横财”的喜悦(两张票3160元)。
关键是,一下子轻松了,这份轻松来自几个方面:
1、最早老婆没抢到票,还是死活要看,朋友托了三四道关系,终于从内部票到了票。现在退了,好像这份人情也欠得没那么重了。
2、第一版方案是延期到27号晚上,没办法,要陪着老婆去看,只能含泪推掉了与兄弟们的酒局。谁知峰回路转,退票了,酒局也回来了,真的栓Q。
3、钱回来了,酒局点菜都有了底气。
另一边,虽然有万般遗憾,但我相信陈奕迅此刻也是松了一口气的,若是不延期打着封闭针硬唱,对声带造成的永久性损伤,真的可能会让自己原地退役。
一场突如其来的延期风波,歌迷和歌手,仿佛都有了种“终于可以喘口气了”的感觉,套用陈奕迅的一首歌名,那真的是“对不起 谢谢”了。
图片
都说演唱会是歌迷的狂欢,但当这场狂欢变得过于频繁、甚至有些沉重时,连歌者自己都开始喘息。此刻,用喉镜看陈医生的声带,看到的是疲惫与警报,也是市场的“肿胀充血”。
不光是陈奕迅一条声带在发炎,薛之谦的扁桃体也在发炎,观众短视频中的他气色不错,但要是他不说,没人知道薛之谦已经硬扛着在大连唱了两天。能扛下来已算相当不易,像陈奕迅这样扛不下来的,只能让经纪公司、主办方、歌迷一起扛。
再往前,还有劳模张学友,3月的上海场演唱会也因为过度疲劳感染新冠,不得不请了一个礼拜“病假”……
当一个行业,开始有了跑量的思路和风向,大家注定就不会轻松了,不信你们用翻译器问问生产队的驴。
演唱会这个领域,其实凝结了我们与人心、人性有关的一切特征。疫情过了,市场行情来了,就想趁热打铁,就觉得时不我予。类似“过了这村没这店”的心态,很容易滋生邪火的“干劲”,到头来锵锵拖了后腿。
即便艺人一个个因身体状况倒下,还是有所谓专家在深情捧哏,说“中国的演唱会市场,正处于最好的时代”,按照专家的思路,只要够多够贵够热闹,一个行业就可以拥有它最好的时代,真的扯淡无极限。
图片
思路和认知跑偏了,离虚火也就不远了。据不完全统计,自2024年以来,已经有包括张学友、陈奕迅、品冠、梁咏琪、郭富城等25场演唱会,因为不同原因取消或延期。但即便如此,依然还有沉寂多年或退隐四五线的歌手,被资方和经纪公司簇拥着突然宣布要开(圈)唱(钱),有些甚至才刚开始排练,连歌单舞美方案都没弄好,连受精卵都不是,就已经准备早产。
不可否认,演唱会作为音乐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歌手与粉丝之间提供了最直接的交流平台。但活生生的事实摆在眼前,越来越多的演出,越来越密集的场次,已经成为一种无形的负担。歌手们为了迎合市场的需求,不得不牺牲休息时间,连续奔波于各个演出地点。这样的节奏,不仅对艺人的身体健康构成了威胁,也使得他们难以保持最佳的演出状态。
而观众,同样在这股“卷”的潮流中感到疲惫,自己这个月的绩效还不知道卷成什么形状,还要每个礼拜卷抢票,还要与黄牛斗智斗勇,还要面对周末朋友圈傲娇的“内场前排视角”视频保持心如止水……我跟很多观众都聊过,其实他们更渴望的是一场质量上乘、情绪价值给足的音乐盛宴,而非匆匆忙忙、身心俱疲的赶场。
图片
过度的巡演安排,不仅透支了艺人的健康,也在消耗着市场的活力和耐心。长此以往,当歌手们一个个因健康问题退出舞台,当观众对连续不断的折腾和压力感到厌倦,最终留下后遗症的还是整个演出市场。
所以,从一条充血的声带出发,为歌手、为观众、为整个音乐产业,松一松绑吧。毕竟,音乐最终还是要回归到它最初的意义——纯粹的快乐和感动。
“转载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