诺奖得主迈克尔·斯宾塞:周期性趋势可能被技术改变

  中新经纬5月27日电 27日,在2024清华五道口全球金融论坛上,全球经济治理五十人论坛发起人,IMF原副总裁,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朱民与200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斯坦福大学商学院Philip H. Knight教授及名誉院长迈克尔·斯宾塞进行了对话。
  “货币政策的制定方觉得多问题一开始来自于疫情所造成的混乱,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转型期比所有人预期中更长,那些都是一些周期性的趋势,造成比较大的甚至永久性的全球经济的改变。所以我经常会自问,这种情况是不是永久的?或者它会持续10年之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这个趋势可能结果上会有所改变,被技术所改变,这些技术会在生产力上带来很大改变。”迈克尔·斯宾塞在对话中表示。
  迈克尔·斯宾塞认为,目前增长面临很多问题,有一些政策并没有发挥其当时设计的作用。“在很多年之间我们也迎来比较严重的通货膨胀,而且货币政策并没有跟上脚步。我目前描述的并不是中国的经济,中国的经济有所不同。但是发展中和发达的经济体目前面临这些问题是由通货膨胀带来,还有国内需求的不足,这些都造成了比较慢速的发展。但这不是永久的现象。”
  迈克尔·斯宾塞称,有些循环的因素会发生很大的影响,比如人口的老龄化、生产力的下降,还有新兴经济体国内需求的不足,这些都是周期式的。
  “货币政策的制定方觉得多问题一开始来自于疫情所造成的混乱,但是后来发现并不是这样,转型期比所有人预期中更长,那些都是一些周期性的趋势,造成比较大的甚至永久性的全球经济的改变。这种情况是不是永久的?或者它会持续10年之久?我对这个问题的回应是,这个趋势可能结果上会有所改变,被技术所改变,这些技术会在生产力上带来很大改变。”迈克尔·斯宾塞说道。
  朱民认为,投资新的技术和新的基础设施,需要很大的投资,但是目前财政上赤字是较大的,而且存在不可持续的货币问题,要从哪里获得资金去投资到新技术创新上,让生产力得以进步呢?
  对此,迈克尔·斯宾塞称“这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迈克尔·斯宾塞表示,规划的财政空间是可以做到一些事情去缓和目前的情况,但短期是没有办法增加生产力的,目前要去关注的还是不利因素。
  迈克尔·斯宾塞还提到,现在大部分价值的创造来自于无形资产,比如像数据、软件还有各种能力。“从某种意义上说,这是一个新的增长模式,投资会带来未来的增长,那么大部分的投资可能要投在无形资产上。所以必须学会如何对这种无形资产进行很好地评估,对我们的模型进行调整,让它更加透明。”(中新经纬AP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