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平天国:诸侯王保存实力,10万大军溃败,金华陷落

1862年,李世贤回京勤王,给李尚扬10万大军,告诉他:“等我50天,坚守阵地”。结果,彭禹兰降清,李尚扬被湘军擒拿,李世贤丢了浙江基地。
图片
李尚扬,湖南安仁人,李世贤麾下悍将。1858年,李世贤、李尚扬在芜湖设下埋伏,斩杀清军余万人,邓绍良阵亡沙场。
为了增强自己力量,李世贤把李尚扬视为“同宗”,是自己人,授予重任。
1860年,江南大营被摧毁,李秀成、李世贤兄弟东征江浙。李秀成主攻方向是江苏,李世贤主持浙江军务,李尚扬都追随。
江浙征战,李世贤迎来劲敌左宗棠,彼此互有胜负,不分高下。
1862年,曾国荃围困南京,洪秀全下令各地兵马勤王。起初,李世贤想保存实力,把精力放在浙江,巩固自己的领地,对勤王作战很消极。
洪秀全一再催促,李秀成也写信劝说,李世贤才不得已同意参与战斗。
李世贤离开浙江,谁来主持军务呢?面对左宗棠进攻,谁可以胜任镇守金华的任务呢?李世贤想到了李尚扬,便给他十万大军。
李世贤以金华为总部,在汤溪、龙游、武义、永康、义乌、东阳一带驻兵,阻止湘军进攻。此时,湘军前线将领是蒋益澧,左系湘军首席猛将。
回京勤王,李世贤带了7万人,留在金华一郡六县是十万余人,负责人是李尚扬。
李世贤离开时,告诉李尚扬:“坚守50天,我到时会回来,一起破敌。”
50天就能解除南京之围,击败湘军吗?李世贤也没把握,但太平军粮食补给不稳定,南京也没饭吃,随身携带军粮也就几十天。
李秀成回京勤王,也是准备几十天粮食,试图快速打破湘军封锁,打通粮食运输线,然后回到江苏。
图片
太平天国后期,粮食补给是大问题,制约了太平军作战。
李世贤去南京作战,李尚扬驻扎汤溪险要之处,然后分派任务,层层防御。
50天内,李尚扬做到了坚守,多次击退蒋益澧湘军。太平军人数众多,但精兵很少,守城问题不大,出去厮杀就力不从心,故而无法解围。
左宗棠进攻失败,损兵折将,也决定改变主攻方向。为此,左宗棠把主攻放在了严州,力求取得突破。
严州守将,是谭富,麾下都是天地会军队,纪律很差。蒋益澧杀来,谭富没想着如何抵抗,而是搜刮财富后逃走,导致金华粮道被截断,汤溪腹背受敌。
李尚扬没粮食,军心动摇,便派人去告诉李世贤,让他赶紧回来。李世贤此时也结束了雨花台之战,所部兵力损失惨重,正在皖南休整。
李世贤想回来,但洪秀全非要“进北攻南”,不允许李氏兄弟擅自行动。如此,李秀成不能搞定江苏叛军,骆国忠投降淮军,常熟陷落。李尚扬在汤溪的日子也不好过。
李世贤指望不上,李尚扬又派人去绍兴找首王范汝增、梯王练业坤、戴王黄呈忠帮忙。但是,封地制下,诸侯王各自为政,虽说带兵前来,也不积极。
此前,范汝增、黄呈忠镇守宁波,与英法联军战斗,也没队友帮忙。如此,他们自然要保存实力,岂能为别人出力,损失自己兵马呢?
李尚扬见援军不行动,多次书信劝告,强调以大局为重。范汝增、练业坤、黄呈忠很恼火,也不给面子,直言:“爱打便打,不能催我。”
图片
缺乏统一指挥,诸侯王各自保存实力,李尚扬陷入了绝望。此时,副将彭禹兰投降湘军,把太平军的虚实告知蒋益澧,并许诺以李尚扬为“投名状”,表示诚意。
彭禹兰回到城里,给李尚扬出计谋,劝说他诈降,然后突袭湘军。
李尚扬没有防备,便带着张公庆、刘明荣、李加斌出城,与湘军谈判。谁知,刘树元早已设下埋伏,突袭李尚扬,将其俘虏。
李尚扬被抓,汤溪城内乱成一团,旋即被湘军攻破。金华郡群龙无首,也不攻自破,李世贤丢了江浙总部,没了与湘军作战的资本。
李尚扬被抓,认为湘军会给面子,放自己一条活路。但是,蒋益澧不答应,湘军攻打汤溪损失太大,不能原谅李尚扬,便将其凌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