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闻界|“券商一哥”怎么了?中信证券投行利润“腰斩”又逢换帅

图片
王赟 济南报道
5月27日,沪深两融数据显示,“券商一哥”中信证券上周累计获融资净买入额4715.25万元,居两市第49位,上周融资买入额14.57亿元,偿还额14.10亿元。
上周,中信证券总经理辞职,董事长明年也到退休年龄,换帅之际,目前中信证券还承受着来自监管处罚和业绩下滑的双重重压。
时隔八年“换帅”,“张杨”行至尾声
上周末,5月24日盘后,中信证券发布公告,杨明辉于2024年5月24日向董事会提交了辞职报告,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公司第八届董事会执行董事、董事会下设专门委员会委员/主席、总经理、执行委员、授权代表及在公司及控股子公司担任的其他职务。
公告显示,在中信证券总经理空缺期间,由执行董事、董事长张佑君代为履行公司总经理职责。值得注意的是,张佑君出生于1965年,明年也将到退休年龄。
上一次,中信证券总经理“空窗”期为9个月。
那是2016年6月27日晚,中信证券发布公告称,聘任杨明辉担任公司新一任总经理,任期与第六届董事会任期一致。这距离上任总经理程博明被调查已经过去9个多月,中信证券高层也经历了一轮“大换血”。
2016年4月29日,程博明与“私募一哥”徐翔同时被确定依法批捕。“出事”之前,程博明地位仅次于时任董事长王东明,为中信证券“二号人物”。
记得四年前的5月,2020年5月15日,一则有关券商董事长被限制消费的消息在业内炸开锅。中国执行信息公开网显示,5月13日,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已被深圳前海合作区人民法院发布限制消费令。
IPO是投行业绩下滑重要拖累
根据中信证券2023年财报数据显示,过去一年里,“券商一哥”营收、净利润双双下降。
此前的业绩发布会上,面对如何落实“严监严管”相关监管要求时,中信证券董事长张佑君回应称,将切实落实中介机构的“看门人”职责。然而事实却是,去年经中信证券保荐成功上市的30家公司,目前已有21家破发。
伴随去年“827新政”以来沪深交易所IPO节奏阶段性收紧,投行业务基数较大的中信证券所受冲击也相对更为严重,中信证券再度成为监管重点关注对象,投行业务压力再度提升。
相较于业绩的下滑,或许令中信证券投行更为苦恼的是频至的监管处罚。
3月22日,中信证券被质疑在联纲光电问询回复中怼交易所,随后被深交所启动现场督导。4月份,中信证券因中核钛白事件被立案调查。5月以来,中信证券更是两度成为舆论焦点。5月初,因为保荐的科创板转板第一股观典防务遭审计机构“翻脸”,中信证券陷入舆论漩涡。5月10日,其又因作为广东泉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持续督导机构,在持续督导履职过程中存在系列违规行为被广东证监局点名。
不过,2024年一季度,中信证券是唯一一家营收规模跨过百亿元的券商,实现营收137.55亿元,同比下降10.38%;归母净利润49.59亿元,同比下降8.47%。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中信证券投资银行业务手续费收入降至10亿元以下,仅有8.69亿元,同比下降56.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