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国新办发布会四川专场丨四川正全力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川观新闻记者 陈俊伶
5月27日,在京举行的“推动高质量发展”四川专场新闻发布会提及:四川省正在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
图片
摄影 田为
什么是“森林四库”?四川的优势在哪?具体怎么打造?记者对此进行了详细了解。
“四库”是什么?
森林有“水、钱、粮、碳”资源的挖掘潜力
“森林是水库、钱库、粮库,现在应该再加上一个‘碳库’。”2022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首次提出森林“四库”,为四川林草发展给出风向标。
如何理解“森林四库”?
蓄水于山,森林是“水库”。许多人不知道的是,郁郁葱葱的森林,除了可以涵养水土、调节气候,还具备产水、净水、拦洪、补枯等多重生态功能。据统计,每平方公里的森林可贮存5吨至10吨水,1万公顷林地所含水量相当于一座300万立方米的水库,是河流、植被的天然“绿色屏障”。
藏粮于林,森林是“粮库”。“要向森林要食物”,森林物种丰富多样,是天然的大粮库。森林粮食品类繁多,以四川为例,核桃、橄榄油、茶油、竹笋、松茸、椿芽等林下生长的产物已经成为四川特色林粮,并通过完善的精深加工、产品开发等流程,摆上更多消费者的餐桌。
摇钱于树,森林是“钱库”。森林食物、森林材料、森林康养、森林旅游……以森林作为前缀并能够创造财富的产业超出想象。据悉,林业产业能够提供与人们衣食住行密切相关的10万多种产品,伴随完善的产业链条,为社会创造大量经济财富。
固碳于木,森林是“碳库”。树木通过光合作用吸收了大气中大量的二氧化碳,并以多种形式固定下来,森林则是陆地生态系统中,最大的固碳基地。森林碳库积累所形成的碳汇,其经济价值可通过交易直接变现,实现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相统一。
底气在哪里?
森林资源和相关产业开发有优势
无论是打造全国“森林四库”建设示范省,还是启动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四川开发森林多种功能、追求多重效益的态度坚决。
底气在哪儿?
先看森林资源。四川地处全国三大林区之一,是全国森林资源大省,林地面积位居全国第一。
图片
古蔺国家储备林。
此外,四川省委、省政府此前已有相关要求和部署。省委强调,扎实推进林草高质量发展,因地制宜盘活林草资源,深化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做大做强林草特色产业,构建现代化林草产业体系。
四川森林产业开发有坚实基础。数据显示,目前四川实际可有效利用林地高达1.74亿亩,森林内可供开发食用的植物超过6000种。每年,全省产出可食用林下食品1400万吨以上。
党的二十大提出树立大食物观,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2022年以来,聚焦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向森林要食物”成为重要路径。2023年初,省委、省政府高规格印发的《建设新时代更高水平“天府粮仓”行动方案》和去年省委一号文件均明确,要开展系统化践行大食物观示范创建,“天府森林粮库”建设逐渐清晰。去年底,省政府印发《建设“天府森林粮库”实施方案》,提出构建森林粮库食物生产、经营和服务体系。
四川森林“钱”景无限。2023年,四川林草产业总产值达到5200亿元。以生态康养和森林旅游为代表的特色产业发展再上台阶,去年,四川林草生态旅游综合收入近1900亿元。
四川林草碳汇潜力巨大。近年来,四川通过在全省各地启动林草碳汇项目开发试点,探索区域性林草碳汇交易机制,率先在全国林草系统制定林草碳汇行动相关方案。预计至2025年底,四川林草碳汇试点单位将开发碳汇项目30个,开发规模约960万亩,每年可减排266万吨二氧化碳当量。
广元市利州区龙脊山林业生态产品示范园。
到底怎么建?
方案列出任务清单和发力方向
根据《建设“天府森林四库”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四川定下“森林四库”建设总体目标:力争到2030年,建成蓄水千亿立方米的森林“水库”、年产林粮2000万吨的森林“粮库”、年产值万亿元的森林“钱库”、碳储量10亿吨的森林“碳库”。
如何实现?
方案列出具体的任务清单与不同区域的发力方向。
“天府森林水库”方面,将突出建设水源涵养林、水土保持林两大任务,着力打造长江黄河上游“绿色天然水塔”。
围绕 “天府森林粮库”,四川将依托森林资源,全面发展木本粮食、木本油料等8类经济林食物,围绕核桃、油茶、油橄榄、竹笋、林药、林菌等优势特色林粮品种,着力实施千万亩核桃提质工程、百万亩油茶倍增工程等六大重点工程。
聚焦 “天府森林钱库”,四川将重点突出森林物质产品、森林文化资源、森林保护修复、森林生态价值的开发,促进森林产品产出、森林产品交易、森林价值实现。
记者还了解到,“天府森林碳库”建设将围绕突出扩大森林碳库容量、增加森林碳库储量、巩固森林碳库存量、推进森林碳库价值实现四大任务,不断推动森林碳汇功能和碳储量可持续增长。
图片由四川省林业和草原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