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风”兴起展现中华文化魅力

参考消息网5月27日报道 美国《华盛顿邮报》网站5月25日刊文,题为《美国曾经在中国享有盛誉,现在不是了》,作者是郭莉莉,编译如下:
曾几何时,在中国,任何美国的东西都被想当然地视为更好。上世纪90年代,有些人在北京的麦当劳餐厅举行婚礼。到了本世纪初,耐克运动鞋、苹果手机和在必胜客约会成为中产阶级身份的标志。
美国在中国曾被视为富裕和安逸的堡垒。人们过去常开玩笑说,就连美国的月亮都比中国大。
现在,中国消费者更有可能在中国咖啡连锁店瑞幸咖啡喝一杯,而不是在星巴克;他们更有可能通宵排队购买华为手机Mate 60 Pro,而不是最新款苹果手机。如今,没有人说从美国看月亮会有何不同。
住在上海的30岁翻译特蕾西·刘(音)说:“过去,看到美国品牌,只会觉得它们更酷。现在人们追逐的是国产品牌。”
几十年来,这种软实力是美国在中国最有力的武器之一。但在过去几年里,随着美国文化的光环消退,美国在中国失去了人心。
中国人的情绪变化很可能源于大国竞争。调查显示中国人对美国的正面看法正在减弱。
清华大学战略与安全研究中心主任达巍说:“这是一种范式转变。如今,美国在中国的形象非常糟糕,可能是中美建交40多年来最糟糕的。”
美国在中国的软实力不断削弱,与此同时,中国正变得日益强大和富有,并努力创造自己的文化魅力。
中国领导人抓住这些变化来颂扬中国制度的比较优势,试图通过“文化自信”来提升民族信心。“文化自信”是一种在国内运用的软实力,旨在推动中国文化超越西方影响。
在4月发表于中国共产党刊物上的一系列讲话节录中,中国领导人习近平呼吁增强“文化自信”,“加快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并补充说要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国家观、民族观、文化观。
由于失去了在中国的软实力优势,美国也失去了对中国政府施加影响的一个重要来源——对中国民众的直接吸引力。
如今,一位中国知名博主表示,中国民众“无法再像从前一样,把美国看作理想化的道德制高点乃至未来的方向”,“美国通过自己的不懈‘努力’,终于‘自毁长城’,瓦解了自己辛辛苦苦在中国构建的政治软实力”,“还为自己构建了一个最难对付的竞争者”。
随着美国吸引力的下降,“中国风”开始兴起,这一趋势不仅得到中国政府的鼓励,还受到越来越推崇国产品牌而非国外品牌的中国民众的追捧。中国一些知名化妆品品牌在产品中使用传统中药材,并以产品更适合东亚人的皮肤为卖点。
追求高端手机的中国消费者正越来越多地将目光投向本土品牌。香港“对比法”技术市场研究公司的数据显示,2024年第一季度,苹果手机在华销售同比下降19%,而华为手机增长近70%。
曾经占据主导地位的美国电视节目和好莱坞电影不再是主流话题。2012年,特蕾西·刘上大学时,她的同龄人还在看美剧,比如《老友记》《生活大爆炸》和《摩登家庭》。
她说:“它们都是家喻户晓的。现在,我认为没有一部美剧是尽人皆知的。”
去年,中国电影行业分析人士称,在国产电影占中国票房收入的80%以上之后,中国的“好莱坞时代已经结束”。票房收入最高的十部电影全部是国产电影,这与2012年的情况大不相同,当年中国票房收入最高的十部电影中的七部是包括《复仇者联盟》在内的美国电影。
位于北京一家购物中心6层的“中央公园咖啡馆”于2020年关闭,成为这种范式转变的一个缩影。这家咖啡店完全复制了美国电视剧《老友记》中的咖啡店。十多年来,它一直是美国对中国最有力的文化输出的一大象征。(编译/邬眉)